远去的瓜园散文,2015年6月6日黑

 

  杨中宇

每逢瓜下来的六七月间,市场上的香瓜总是许许多多,品种相当齐全,从瓜车旁边经过总能闻到很浓特透人的瓜香。可是,早些年,也就是生产队大包干那个年月,吃瓜是特别稀罕而困难的,品尝香瓜成为一种生活奢侈。而瓜园恰是我们那个年代童年记忆中的美妙风景,一辈子都挥之不去。

  东北这个地方,特别松花江北岸的兰西、绥化、青冈、肇东、呼兰等几个市县香瓜口感好,以种香瓜高产好吃受青睐而闻名。这些地块大多是带岗的沙土地,土质肥沃,宜于种瓜,且交通便利,容易上市进城。

一般来说,瓜园的三面都种着高棵植物,多是玉米、高粱或黄豆之类。那个年头,不像现在搞扣膜早育秧苗,都靠自然生长,有早熟瓜,也不晚熟的。基本上是在耕种大田之前,随意把瓜地耲好就种上了。等到玉米苗出齐田垄,瓜苗也绿油油地破土而出了。

  半个月后,碧绿的瓜秧罩满了长长的垄台。用不了多长时间,瓜秧结着如星星般开出几朵黄花伸出去老长,就得赶紧掐腕子了。种瓜是个精巧的技术活,讲究也多,什么妇女不许进瓜地呀,进瓜地的人不能擦胭抹粉啦,还有什么时候掐尖,打杈,轧腕子等等,都不是一般人能够胜任的。

生产队多种的是白糖罐、大灰瓜,还种了不少的蛤蟆苏大面瓜,也有大白瓜、金点子、顶心红等。某一年,队里也种上几亩大西瓜,让集体里的大人孩子能尝尝鲜,解解馋。与现今相比,虽说那个年月品种比较单一,可全是拌农家肥种上长大的,生长期间,也不喷洒任何有害农药之类,依着天然自由生长,绝对绿色无污染。吃得放心,口感也相当好,更不用担心坏肚子。

  农家香瓜,大自然赐予人们的可口安全美食,是夏季里最受欢迎的解渴、解馋又防暑的农家瓜果。外地来了亲属或去外地办事儿,常常喜欢带上家乡的香瓜作为珍贵礼品。江北这一带多是黑油油的干松沙土地,结出来的瓜口格外好,香味十足,甜得醉人,哪的瓜都比不上,相当有名了,曾经乘着火车进京,也坐上飞机去过海南。

过了“七一”,生产队差不多都下来瓜啦,集体的香瓜开正式园了!便通知各家各户领瓜去。一般都是小孩子欢天喜地抢着去,奔走相告,喜形于色,比现在的赶集还热闹、还喜庆。

  于是,瓜园靠大道的地边上,便站满了提着面袋子或麻袋前来领瓜的大人孩子。

分瓜的时候,要有队干部把关,大小好坏分均匀,一筐或半筐地过秤。一家几口人,都是一律按人口多少给斤数,认真分发,一丝不苟。很多时候是每人四五斤,如一家五口人就能分得二十几斤,也就二十多个瓜,能遮上麻袋底吧。

  有时只是按照劳动力分给社员们一些尝鲜儿,那是社员们的快乐节日,最高兴的当然是特别想瓜盼瓜的孩子们。

  用袋子高高兴兴背回家去,倒在炕上数着个数,弹弹这个,闻闻那个,瞅上那么好一阵子哟,评论哪个最熟,哪个最先吃掉,哪个还得先困几天再吃最好。不过,用不了两天就被孩子们吃个精光。再分要等下茬瓜下来呢,少说也得十天半拉月吧。一个夏天顶多是两三茬瓜,也就能吃上一个来月,基本上就罢园了。

  这香瓜可是孩子们心尖宝贝,到家兄妹几个也要平分一下,每个孩子能分到三两个瓜,分不均匀还不行呢。大人顶多能吃上几口,就是再想吃,也舍不得整个吃下去,留给孩子们好好解解馋吧。

  还要特意给上了年岁的老人挑选两个稍面些熟透的瓜,最好是蓝道道的香苏面瓜,用小勺刮熟好的瓜瓤给老人一口一口地喂吃,也让长辈品尝下新下来瓜的美妙滋味。大人说,孩子吃的时候在后头,少吃几个,得先孝敬老人啊。而老人哪肯多吃几口,就是欢喜地尝尝鲜罢了,多数还是留给了几个看瓜都眼珠离不开的孩子啊。

  那个年月,市场上根本看不到香瓜,每个夏天仅靠队里分发吃上那么几个哟,实在是不能解决饥渴了太久啊!那时候的香瓜是真好吃,又香又甜又可口,那股清香味沁人心脾!如今种的香瓜也很甜,可是甜得不正常了,吃到嘴里还是有些不放心。近几年,老屯的乡亲们又开始种本色的香瓜,不上化肥,也不喷农药,这样的瓜一眼就能看出来,在市场上可是地道的抢手货。

早些年,一进入七月末,瓜秧渐渐枯黄了,香瓜都基本上摘没了,只剩下如蛋黄一样的小瓜球子。不知哪个早上,老瓜头猛地喊那么一嗓子,或干脆不管了,有人宣布瓜地罢园了,妇女和孩子们便呼啦地冲进了瓜地里,四处寻找还有没有可吃的瓜呵,也许能遇到隐藏在瓜秧里或伸进玉米地里的几个好瓜,那可是获得了一份意外惊喜!大家捡些没长成的小生瓜蛋子回去可腌咸菜或喂猪呵。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mhscone.com/xgjj/8166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