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瓜嫁接栽培有哪些常见的病虫害,以及防治

 

(一)病害

1.枯萎病

又称蔓割病、萎蔫病,为典型的土壤传播病害。病菌从幼根及根茎伤口侵入,维管束寄生,从幼苗到生长后期都可发病,但多发生在结果之后。病株生长缓慢,初期下部的叶片白天萎蔫,夜间恢复,病情逐渐向上发展,有时仅1~2条蔓萎蔫,如此反复数日后,致使全株迅速萎蔫,青枯死亡。后期病株基部根茎处出现黄褐色条斑,纵裂,茎维管束呈黄褐色,病斑上产生红褐色树脂状分泌物。

防治措施:重茬种植的温室,在甜瓜苗移栽成活后,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倍液灌根预防。初发病时,也可用此法,药剂浓度可加大到倍。若发病到中后期,叶片已开始萎蔫下垂,应及时拔除病株。

2.猝倒病

主要在苗期发生,为子叶出苗至第一片真叶展开前的一段时间。瓜苗发病初期,苗茎靠近地面处或地面下的部分呈现出水浸状病斑,很快变为黄褐色,并失水、干缩、变细,因支撑不了子叶而发生倒伏。由于该病发病比较快,往往在子叶尚绿时就已经发生倒伏,故被称为“猝倒病”。该病在苗床内的蔓延也很快,一般从开始出现病苗到全苗床发病,条件适宜时只需数小时,故该病对甜瓜的危害比较严重,是甜瓜苗期重点预防的病害之一。

防治措施:苗床营养土配制时按每平方米苗床施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20g左右。需注意的是,厚皮甜瓜苗对敌克松、辛硫磷两药物反应比较敏感,容易发生药害,配制育苗土时不要选择上述两种药物。在出苗初期,用倍的高锰酸钾溶液浇灌育苗钵土。初发病时,可用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倍液喷雾。

3.霜霉病

霜霉病属于真菌病害,高温高湿条件下有利于发病,主要危害叶片,发病重时茎蔓也能发病。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界限不明的水浸状浅黄色小斑点,逐渐扩大成浅褐色多角形病斑。潮湿时叶背面生黑灰色霉层。多从植株下部往上发展。

防治措施:可用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倍液或50%溶菌灵可湿性粉剂~倍液喷雾,5天1次,连用2~3次。

4.白粉病

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叶片,也危害瓜蔓及叶柄。发病初期,叶上产生白色圆形粉状斑点,以后逐渐扩大成片,渐成灰白色,恰似一层白粉,以后病斑布满整个叶面,叶片变黄、干枯。中部叶片发病较多。

防治措施:用45%硫黄胶悬剂倍液,或70%胶硫锰锌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倍液喷雾,每7天喷1次,可有效防除。注意交替用药。

5.角斑病

属于细菌性病害,主要危害甜瓜的叶片。叶片受害后,初生针头大小的水浸状病斑,以后病斑扩大,并沿叶脉扩展而形成多角形病斑。病斑黄褐色,空气湿度比较大时,叶背面病斑上产生乳白色的黏液,干后成为一层黄白色膜。病斑发展到中后期,中间干枯脆裂,易穿孔。瓜上病斑呈水浸状,近圆形,后变为淡灰色,最后瓜变软腐烂。

防治措施:喷施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0倍液或新植霉素倍液。

6.病毒病

又称为甜瓜“鸡爪病”、“麻风病”。危害厚皮甜瓜的病毒种类主要有黄瓜花叶病毒、甜瓜花叶病毒和西瓜花叶病毒等。症状表现各有差异,主要有花叶型、皱缩型、绿斑型和黄化型等。复合感染症状复杂且易发病。高温干旱有利于发病。前期感染对产量和品质影响大。田间主要靠蚜虫和整枝摩擦等传播。

防治措施:要做好种子消毒,用55~60℃的热水浸种15min;或用10%磷酸三钠溶液浸种20min,浸种后用清水冲洗种子,再用温水浸种8h,之后催芽。在整枝、授粉等田间作业时,尽量防止接触传病。加强田间管理,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及时防治蚜虫、白粉虱等病毒传播媒介。发现病株立即拔除烧毁。发病初期喷倍细胞分裂素,或倍高锰酸钾液,或20%病毒A倍液,或1.5%植病灵乳剂倍液。

(二)虫害

主要有蚜虫、粉虱和潜叶蝇。

1.蚜虫

蚜虫群居在嫩叶的背面以及嫩枝、幼瓜的表面,吸食汁液,使植株营养不良,生长停滞,后期褪绿变黄,早衰。造成叶片卷曲,并在叶面、果面上大量分泌蜜露,引发煤污病。

防治措施:苗床内高温高湿,蚜虫易发生,因此苗床内应注意通风排湿,控制温度。苗期蚜虫发生都有明显的点片阶段,一般称之为“窝子密”,此时是防治的最佳时期。如果只有几株秧苗发生蚜虫危害,可以局部用药防治,如已多点发生则应全面喷药,使用40%乐果乳剂~1倍液,或70%灭蚜松可湿性粉剂倍液,或4%鱼藤精乳剂~倍液,或20%速灭杀丁(杀灭菊酯)乳剂,或2.5%除虫菊酯乳剂0~倍液,或溴氰菊酯0倍液,喷洒防治。

可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倍液,或3%吡虫清乳油倍液,或25%阿克泰水分散剂0倍液,或70%灭蚜松可湿性粉剂倍液等喷雾。一般喷药后15天内不可采收,最好交替用药,以免产生抗药性。为防止蚜虫产生抗药性,提倡多种药剂轮换使用。温室内还可以采用敌敌畏烟剂(每亩用量g)熏蒸方法防治。在育苗温室放风部位应该装上防虫网(20目),温室内挂黄板等都是有效的防治措施。另外,应及时清除育苗温室周围的杂草,切断蚜虫的栖息场所和中间寄主。

2.粉虱

白粉虱和烟粉虱主要以成虫和幼虫群聚于叶背,吸食组织汁液,使叶片褪绿、变黄、白化、萎蔫,植株生长衰弱,严重时可使全株枯死。具有趋黄性和趋嫩性。成虫分泌蜜露,还可诱发霉污病,不仅影响叶片光合作用,还可导致蔬菜品质下降。可传播病毒病,造成病毒病等病害传播流行。一般受害蔬菜可减产15%~30%。烟粉虱是近几年棚室蔬菜的重要虫害,也是暴发性害虫,寄主涉及到除葱蒜类的大部分蔬菜种类。

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清洁田园,培育壮苗和无虫苗。合理安排茬口,注意十字花科、茄科、豆科、葫芦科等易感蔬菜与葱、蒜等抗性蔬菜进行轮作换茬。冬季种植其不嗜好的寄主植物,可起到拆桥断代的作用。根据白粉虱和烟粉虱在植株上的分布特点,适当摘除植株底部老叶,携出室外进行销毁,以减少室内虫口基数。

(2)物理防治应在大棚温室通风口设置防虫网,高度可与作物持平或略低于植株,黄皿以15~20cm为宜。严防粉虱类进入。白粉虱和烟粉虱具有趋黄习性,可在棚室内设置黄色诱虫板诱杀成虫。

(3)生物防治有条件的可利用设施相对独立的密闭环境,释放寄生蜂、瓢虫、草蛉等有效的防控天敌,抑制白粉虱和烟粉虱的危害发生。

(4)药剂防治选用25%阿克泰0倍液、80%锐劲特10倍液、50%普惠倍液、烯啶虫胺~0倍液喷雾防治。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1倍喷洒,对若虫具有较强的选择性,对卵和4龄若虫(伪蛹)防效差,对成虫无效,喷洒药液时尽量做到喷雾全面、均匀。

在棚室生产中,当成虫密度较低时是防治的适期。成虫密度稍高(每株5~10头),喷雾量和浓度可适当提高。2.5%联苯菊酯乳油(天王星)1~倍液对成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吡虫啉~0倍液;每亩用毙虱狂烟剂g烟熏或蚜虫清烟剂g烟熏;2.5%溴氰菊酯~1倍液;25%灭螨猛乳油倍液;2.5%功夫菊酯乳油,20%灭扫利乳油倍液;90%万灵可湿性粉剂~2倍液喷施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而在连阴天及多雨季节,虫口基数大时可选用烟熏剂进行防治。

3.斑潜蝇

蔬菜斑潜蝇是一种极小的鹰类,成虫灰黑色,幼虫为无头蛆,最大的长3mm,初期无色,渐变为淡橙黄色和橙黄色。成虫用产卵器刺伤叶片产卵于叶表皮下,幼虫在叶片上表皮下蛀食叶肉组织,形成极明显的蛇形潜道,严重时虫道布满叶面,使叶片的功能丧失,最后干枯。幼虫成熟后脱叶化蛹。包括美洲斑潜蝇、南美斑潜蝇、番茄斑潜蝇、三叶草斑潜蝇等,寄主植物广。

防治措施:

(1)农业措施注意田间清洁,对受害蔬菜田中的枯残叶、茎,要集中堆沤或深埋,以消灭虫源。在发生代数少、虫量少或保护地内,及时摘除虫叶(株),并将这些虫叶带出田块或大棚,集中销毁。利用夏季高温闷棚和冬季低温冷冻,可有效降低虫口基数。在化蛹高峰期,适量浇水和深耕,创造不适合其羽化的环境。作物收获后立即深翻,将落地虫蛹翻入土中,使其不能羽化。

(2)物理防治前茬收获后下茬种植前,及早设置防虫网。根据斑潜蝇成虫具有趋黄习性,可在棚室内用灭蝇纸或黄板诱杀成虫。或利用盛夏换茬季节选晴天高温闷棚,将棚室温度控制在60~70℃,闷1周左右能起到杀虫杀卵的作用。

(3)药剂防治防治蔬菜斑潜蝇,一定要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药剂,一般要连用2~3天。如速灭杀丁、灭扫利、氯氰菊脂、来福灵、绿色功夫、辛硫磷、喹硫磷、爱福丁、阿巴丁、害极灭等,这些农药防治效果均较理想。如用1.8%阿巴丁乳油2~0倍液喷雾,药后10天防效达85%~99%,药后15天防效达91%~%。爱福丁的防效与阿巴丁基本一致。

用5%来福灵乳油倍液喷雾防效达88%。可选用75%千克2~0倍液、10%毗虫啉倍液、0.5%绿卡~倍液、1.5%云除1~倍液、2.2%海正三令~2倍液喷雾防治。用药剂防治斑潜蝇提倡轮换交替用药,以防止抗药性的产生。防治适期在低龄幼虫盛发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mhscone.com/xgjjm/7534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