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州不负好春光忙奔新钱景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王小萍王雪红通讯员肖伟昝运峡春光无限好,农忙正当时。3月2日,在陕州区西张村镇丁官营村,38岁的杨兵承包的蔬菜大棚里西红柿陆续成熟,进入上市季。在丁官营蔬菜大棚基地,57岁的杨泽峰一家5口人正忙着采摘成熟的西葫芦。“我承包了4个大棚,自家还有8个冷棚,现在3棚西葫芦已经成熟了。西葫芦去年冬季至今已经产了3万多斤,每斤卖2元左右,渑池客户订购的西葫芦马上就拉走。”杨泽峰边装箱边说。记者了解到,丁官营蔬菜大棚基地霍红昌承包的9个大棚里种植羊肚菌,已经采摘了多斤,鲜的每斤能买到元,烘干每斤能买到元以上。丁官营蔬菜大棚基地共投入资金万元,属中央、省乡村振兴项目,年建27个日光温室大棚主体工程,年建成灌溉水井及交易市场和管理房配套设施。该项目年集体经济收入40万元,带动群众务工余人,人均增收元以上。现在27个大棚以租赁承包形式包给8个农户,去年已经实现集体经济收入35万元。东风袅袅起,人工授粉忙。3月3日清早,在陕州区张汴乡西王村村民王歌的樱桃大棚里,8名人员正给已开花的樱桃树人工授粉,2名外地技术员为樱桃树进行新品种嫁接改良。“我家从年开始种植樱桃30亩,年投资30万元改造3棚大棚,这样就可以减少自然灾害和风险,正常情况大棚樱桃早上市,每斤能买到60元以上。”王歌母亲说。西王村今年57岁的赵新民,在责任田建了1.8亩日光温室大棚,种了5年西瓜,每年西瓜收后,就接着种西红柿。除去投资,年纯收入在8万元以上。记者见到他时,正在忙着为西瓜苗授粉,并说再过45天,这棚里西瓜就成熟上市了。“早上6点就来到棚里,摘了25盆斤草莓,刚刚送给客户,每斤28元。这些年经营大棚种植平均年收入在25万元以上。”西王村今年48岁的张娟种植5个大棚蔬菜9年了,种过葡萄、西红柿、西瓜、香瓜、草莓。“西王村群众种植大棚蔬菜已经成规模,在全乡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下步我们要以西王村为标杆,以‘五星’党支部创建活动为契机,积极引领群众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拓宽增收聚道,助力乡村振兴全面实施。”陕州区张汴乡党委书记孙艺平对产业发展充满信心。截止目前,陕州区已实施产业项目40个,共投入财政资金.万元,通过这些项目的发展,能够有效带动脱贫户、监测户户人。全区各银行支持特色产业发展投放贷款共计万元,其中支持果品发展贷款万元;支持蔬菜种植贷款万元支持养牛贷款万元。陕州区产业项目的有效实施,为有效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切实做好与乡村振兴工作有效衔接做出了重要贡献。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mhscone.com/xgjjm/8138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