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改革上半年出台方案监管者职能转变或更

 

国企改革上半年出台方案监管者职能转变或更紧急

日前从权威人士处得知,由国资委牵头拟订的"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指导意见"已基本成型,并已向国务院汇报。依照国资委此前计划,将在上半年出台。  依照10八大提出的目标和要求,国有企业改革是下一步改革的重点之一。但是,国有企业到底怎样改,向何处改,恍如还没有一个比较明确的目标。困扰国有企业改革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就是监管者如何改革、如何转变职能、如何肯定自己在市场经济中的定位。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要想使国有企业改革取得实效,难度很大。  国企改革一度被称作为"最难啃的骨头"、"最难攻克的堡垒"。由于,讲到"国有企业",就会立即想到机制僵化、效率低下、包袱沉重、浪费损失和腐败现象严重等字眼,就会产生许多的质疑和非议。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步伐的加快,多数国有企业通过改制进入市场,不但引发了国有资产流失等话题,而且越来越多的眼光,开始盯向大型国有企业、特别是垄断企业。而作为国有企业的监管者,国资委也成为了关注的重点。任何一家国有企业出现了问题,公众都会将其与国资委联系在一起,认为国资委没有实行好职责、承担好监管。  作为监管者,对监管对象产生的问题,固然负有不可推辞的。但是,依照现行管理体制,国资委又恍如很难对国有企业实行有效监管。特别是超大型国有企业,国资委乃至连监管的要求都很难在企业经营行动中进行贯彻,更别说进行监管了。更没法忽视的现实是,还有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分属于不同的部门、不同的监管者。  就国资委来说,成立10年来,应当说功不可没。不但构成了一套相对完全的监管体系,而且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监管经验。问题在于,监管体系和监管的落实,恍如没有构成有机的统一。更多情况下,还是就监管而监管,许多监管制度与要求,还停留于文件、会议层面,停留于权利的制衡和利益的平衡方面,放出的狠话很多,拿出的白癜风有甚么症状行动却很少。如决策失误问题、管理漏洞问题、运行本钱太高问题等,都没有能够严格依照监管要求进行问责和追究,以至于在每一年的国有企业审计中,都会审出大量问题,且屡审屡犯。同时,对决策失误等重大问题,除笼统地点一下名之外,根本没有束缚措施。  而游离于国资委以外的其他国有企业,就更是连基本的监管办法也没有了。在舆论场的作用下,大多数公众的认知是--监管者成了企业不实行制度、不承担好的"爪牙"。如银行在经营中暴露出来的各种违规行为,相干监管者就很少有拿出实实在在的行动来的。又如行业主管部门管理的国有企业,更是天马行空、独往独来,根本不受制度束缚。  如何让监管者转变职能、转变监管方式、转变监管思路,就成了比国有企业改革更为重要、更加紧急的问题。学习新加坡的管理模式是值得参考的做法,如果有若干个控股公司,根据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对所控股、参股、偏方医治白癜风投资的公司进行管理。行政监管职能,则交给财政、人民银行、银监等职能部门,如此避免国资委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还做教练员。至于控股、参股、投资企业的经营者,也完全依照市锄制进行选聘,而不是行政任命。国有企业的改革向纵深推动,让国有企业充分发挥市场经济主体作用不能只停留在理论上,而是需要监管者真正做到转变职能。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mhscone.com/xgcf/51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