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今追昔话香瓜
赵宝成
上世纪六十年代后期,我家在宁安县东京城林业局。东京城镇距美丽的镜泊湖仅三四十华里,毗邻久负盛名的古渤海国遗址。风光秀美的牡丹江在小镇不远处的山脚逶迤而过。这里气候适宜,盛产水稻、玉米、小麦,物产丰饶,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每到瓜果成熟季节,附近乡村的农民就会赶着装满香瓜的大车,来林区销售,换几个现钱。
这些卖瓜人都很淳朴,大多赶着一辆马车,车厢里堆放着用艾蒿遮盖的香瓜,为的是保持鲜嫩。来到林区人口稠密的住宅区后,会选择一处较为宽敞的街道旁停住车,在车轱辘底下掩上一块石头,再给马脚下扔一堆青草,让疲劳的牲口随便的嚼着吃着。然后会大声叫道:“刚出园的香瓜,不甜不要钱!”为了招呼顾客。那时候,这叫卖声对于孩子来说无疑有很强的诱惑力。
记得有一天,我家附近来了一辆瓜车,停在道边。刚巧上小学的我放假在家,也在瓜车旁看热闹。卖瓜人好像是父子俩,皮肤黝黑、老实厚道,一看就是初学乍练,经验不足。边卖瓜、边收钱,忙得汗流浃背,几至顾此失彼。周围人又多,我看见几个小孩在互相传递眼神,似乎在等待时机,而那父子俩又忙得无暇旁顾,于是就自告奋勇,伸以援手,帮助看守香瓜。卖瓜人看出我很老实真诚,就要我坐到车上,以防香瓜被盗。我坐到车上,机警地左盯右看,认认真真当了一回“义务监管员”。有的孩子想动歪心眼,见我十分警惕,就悻悻地打消了念头。就这样一上午,一车瓜基本卖完了,这爷俩才用衣袖擦了擦脸上的汗,长长松了一口气。或许因为我的帮忙令他们十分感动,临走时他们捡了5个香瓜作为酬劳,让我带回家。盛情难却,我就用衣襟兜着香瓜回到家里。妈妈见状,起初很奇怪,问我哪来的钱?我将经过和妈妈一说,妈妈才恍然大悟。于是我将香瓜分给弟弟妹妹,大家一同品尝了一顿瓜宴。看见弟弟妹妹吃得十分香甜,我的心里荡漾着无尽的喜悦,因为我真正体会了助人为乐一词的含义。
说起吃香瓜,我就会想起小时候和妈妈去乡下姥爷家串门的往事。姥爷家位于林口县朱家公社,居住的村落前面有一条细细的小河,河水不多,但清澈见底,河边还有几簇柳条丛。一到晚上,蛙声一片,清风徐徐,即使炎炎盛夏,也凉爽宜人。过了小河不远的山坡上就是一片香瓜地。由于香瓜长势良好,地里似乎看不到瓜秧的叶子,只见一根根瓜藤结满了白皮绿纹的香瓜,冷眼一看,就像漫天星斗,清风吹过,阵阵香气四处飘溢,好像在告诉人们,瓜熟了。瓜地边上有一座用树枝搭起的瓜窝棚,是瓜把式的住处。每当我们去姥爷家做客,邻居家的孩子就会热情地邀我们去山上玩,玩累了就去瓜窝棚坐坐。记得种瓜的是一位老人,个头不高,一身黑布衣裤补着几个补丁,草帽下的脸上布满皱纹,记录着老人经历的风雨沧桑。一看就是个善良、勤劳的庄稼人。看见我们,老人会从瓜地里走来,让我们坐在窝棚前的木凳上,然后问我是谁家的亲戚,是从哪来的?我都一一告知。老人也许看出我们这些孩子来此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聊了一会,就拿起个篮子来到地里,一会功夫就摘了满满一篮子,拎到我们面前。捡一个大的,用带露水的草叶擦干净,轻轻用手一磕,那瓜脆然有声,白皮粉瓤黄籽,一咬真是甜彻肺腑。老人告诉我这瓜的品种叫“羊角蜜”,以甜脆闻名。吃过以后才知道果然如此,真是名不虚传。老人得知我和母亲以及弟妹一起来串门的,临走还让我带上几个,说让我母亲和弟妹们也尝尝。我感激地连声致谢。老人说瓜是咱庄稼院自己产的,不值几个钱,不用谢!等我们拿着香瓜走出很远,回头看见老人,还在向我们招手。
那情景至今还萦绕在记忆的峡谷,那种善良淳朴的民风一如甜甜的瓜香令人陶醉,故而留下深深的印象……
编辑:王鹤
审核:张芳芳
北京最权威的治疗白癜风中医医院北京专业白癜风医院是哪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