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人文
请以“触动我心灵的那一幕”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字。要求:以社会审美感悟类素材为写作内容。
审题:触动心灵就是给自己留下一定的心灵感悟,明确“那一幕”指什么?为什么触动了心灵,触动心灵带来的感悟感受。
触动我心灵的那一幕
龙应台说“要想真正地注视,必须一个人走路。一个人走路,才是你和风景的单独私会。”我想是的。因为一个人走路,那一幕触动了我的心灵。
那日,走在浅浅的晨光里,踩一路金黄,路树婆娑的枝影虚实交错掩映,融入浓浓感动中。“宝贝,来来!”男子小心地呼唤着,我笑了,那声音温柔充满鼓励,想他大概在呼唤蹒跚学步的孩子。可是柳暗花明处,一个约莫十来岁的男孩,我不禁在心里笑了一下,这父亲真有爱,对这么大的孩子了,还如此小心翼翼。那男孩缓缓蹲下,笨拙地抱起球,面对父亲一遍遍地呼唤,却只傻傻的笑。走近看,惊讶地发现他有分得很开的小眼睛,咧得大大却尽是傻气的嘴。恍然明白,他是智障儿童。不禁为自己刚才的自以为是后悔。
“啊!”男孩尖叫一声,突然用力把球投给我,我下意识地接住,呆愣了片刻,我慢慢弯下腰,轻轻地、柔柔地、小心翼翼地将球丢给男孩。他憨憨地笑,跌跌冲冲地向球奔去。球缓缓下落,他紧紧抱住了它。男孩抱着球激动地又唱又跳,他用伊伊呀呀含糊不清也无人能懂的唱词向父亲表达自己的快乐。我的视线落在他父亲的脸上:惊讶,震惊,激动……眼睛很亮,浅浅的晨光里,我竟分不清那究竟是他的锋芒余光,还是一层盈盈的泪光。那一刻,我不禁讶异,停下了我移动着的脚步。如此小的瞬间也能让一位伟岸的父亲如此激动,甚至流泪,我的心弦一动。
那位父亲起身,略有哽咽,“谢谢,这是他接触球以来第一次接住别人扔给他的球!因为他除了我,没有朋友。他今天是真的感受了快乐……”那一刻,我怔住了,突然发现一个父亲伟岸的身躯下也有一颗因爱而变得柔软、细腻、如水般无棱的心。瞬间,我仿佛明白了一切,仿佛看到了一颗父亲的心在苦苦等待,在苦苦期望,却从未放弃,那份苦却在这一瞬找到了发泄的出口。
那一刻,才能明白: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都说男子汉总把所想所思藏在心间……可是一位父亲、一个触动心弦的场景,把我心中父亲的形象改变,为了孩子他们亦可拥有温润如水的心,即使再轻的微风也能使他们泛起层层涟漪。
每一个被我们“看见”的瞬间刹那,都或许是故事,被我们采下,而采下的每一个当时,我们都感受到一种“美”的逼迫。
生命的短暂与永恒
生命是短暂的,这是对于有形的生命而言,无论是彪炳千秋的伟人,还是遗臭万年的奸臣。但生命又是永恒的,这是基于无形的生命而言,不管他是千年前修建阿房宫的匠人,还是芸芸众生中的凡夫俗子。
消逝的是有形的生命,永不消逝的是历史文明残留下来的精神力量,它常常昭示着历史的力量,生命的价值。
——题记
宏大、辉煌、凝重……
这便是兵马俑武士们带给我们的强烈感受。
漫步在俑坑道旁,只见在近万平方米的土地上,秦俑用它写实的身躯直观地再现着当年秦军列阵的宏大场面。数不清的武士,呼啸着的战马,千人千面互不雷同,喜怒哀乐各有其情,这的确是世界的奇迹。
望着那一张张生动的脸庞,历史与现实不断交替辉映在我脑中,我的思绪回到了千年之前。
战国末年,战乱频繁,风烟四起,生灵涂炭。在这乱世之中,一位古往今来绝无仅有的帝王诞生了,他便是这些武士的统帅——秦始皇。十年争战,一统中华,开天辟地,功载千秋。极大的成功之后,生性怕死的秦始皇,率百官群臣到泰山封禅,自己亲自下东海猎鲸、远洋求药,不一一而足。五次巡游,前呼后拥,浩浩荡荡,他劳民伤财只为了寻找一颗长生不老的丹药。可惜最具讽刺的是,正值壮年的秦始皇竟然死在了他第五次巡游的途中,如此伟大的帝王也逃不过命运的安排。历史好像在跟秦始皇开玩笑,在他死去十几年后,由他亲手建立起来的秦帝国也在项羽的一把大火中走向灭亡。回溯浩瀚的历史长河,秦始皇只不过如一颗划过天际的流星,留下的仅是记忆中几许稍纵即逝的光痕。
阳光穿过博物馆的玻璃洒在兵马俑坑上,我的思绪戛然而止。放眼望去,武士们依然威武地挺立着,已然是千年前的姿态。他们神情凝重,似乎向人们诉说着一段尘封的历史。虽然历经风与火的洗礼,他们手中的兵器早已不见,他们的色彩也早已褪去,但浑然木讷哪能掩藏住他们内里丰厚的历史沉淀,粗粝本色又怎能否定他们曾经的璀璨多姿。啊,兵马俑!多少年来,你们承受着泥土的重压,忍受着千年的水蚀,历经着火烧的磨炼,但你们硬是挺直了身板,撑开了头上的一片土泥,重现在世人面前。你们用泥塑的身躯震惊着我们,你们用永恒的精神震撼了世界。而秦始皇呢?到底没有长寿,终究还是化为了一堆尘土,风一吹,便烟消云散,他所能留下的不过是史记上的模糊画面和一段短暂的辉煌历史。可你们却让生命永恒,因为你们融进了当年塑造你们泥身时秦人的鲜血,你们是秦人精神的化身,你们是他们生命的延续。
夕阳西下,蓦然回首,夕阳的余晖洒在兵俑的身上,似乎每一个沉默的兵俑身后都隐藏着一个远古的故事,似乎每一副金色的铠甲下面都蕴含着一个不朽的灵魂。然后,兵俑们苏醒了,他们向人们诠释着生命的短暂与永恒的定义……
知识点一、文化人文类题材
1.观察
我们要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感悟能力,而要审美感悟,必须要开始一项行动,那就是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民俗与文化是神奇的剪纸文化,是冉冉升起的孔明灯,是哀婉凄绝的曲目……是炫目的先秦繁星,是皎洁的汉宫秋月;是珠落玉盘的琵琶,是高山流水的琴瑟,;是“推敲”不定的月下门,是但求一字的数茎须;是庄子的逍遥云游,是孔子的颠沛流离;是魏王的老骥伏枥;是诸葛亮的锦囊妙计;是君子好逑的《诗经》,是魂兮归来的《楚辞》;是遭过膑刑的《兵法》,是受过宫刑的《史记》;是曹雪芹的梦中泪,是功垂青史的《四库全书》……
你发现到他们的美了吗?
例1.请以“瞬间的含义”为题写一篇文章。
茶香?人生
你一会儿看云/一会儿看我/你/看我时很远/看云时很近。
——顾城《远与近》
不知从何时起,我和爷爷形成了这种四目相对,却又无话可说的隔膜。
爷爷很爱茶,爱得根深蒂固。
午后的小院,阳光永远是那么灿烂,天空永远是那么蔚蓝。爷爷总爱躺在那把老藤椅上,不谙世事地闭目养神,膝下的老猫偶尔伸个懒腰,那样的画面总是那么恬美,那么温暖。
我跨进小院,眼中噙着泪水,这是我每次被小朋友欺侮后唯一能做的。我寻求爷爷的帮助,可是我永远不敢吭声,我多么希望得到爷爷的关心,即使只是安慰,只是微笑,可是事实上他永远不会这样做。他依然躺着闭目养神,终于我的眼泪忍不住地流了下来,“吧嗒吧嗒”落在衣襟上。而他,只是将那把藤椅发出“吱呀吱呀”苍白无力的响声而已。我怔怔地看着他,他却从容不迫地起身,呷一口茶,然后进屋了,留下那杯仍在飘香的茶,还有哭得泣不成声的我……
难道茶真有那么至高无上?难道茶比任何亲人都重要吗?难道茶……
于是童年的我伴着那大大的问号和爷爷疏远,即使遇到困难也不会求他帮助。
终于有一天,我按捺不住自己心中的疑问,在爷爷不在家的时候,捧起他那只神圣的大茶壶,那温和的杯沿碰着我的嘴唇,我义无反顾地闭上眼,倾倒那浓浓的液体,那是一种复古的茶,暖暖的,冲击着我每一个味蕾,我吐了出来,那是什么呀?很苦,真的很苦,难道就是这样的东西,让爷爷那么义无反顾地爱着它,甚至可以对自己的亲人不闻不问吗?
于是童年的问号中,带上了深深的不解和重重的遗憾。
爷爷死后的那个午后,依然春光灿烂。他那么安详地走了,没有留下什么,除了那冒着热气的半杯茶。我捧起那杯茶,触到嘴唇的一刹那,泪不知不觉地落下,我不知道是那种茶香催人泪下,还是爷爷那微笑陶醉的脸。
茶真的很苦,一直苦到了心上,可是那种飘来的香更让人留恋。那个午后我并没有哭,默默中爷爷的茶教会了我很多东西,包括学习,包括坚强,亦包括品味人生!
原来童年问号的解开,正是我默默走向人生的开端,也会是我以后追求成功的航标。我爱茶香,我爱人生。
老人想着想着,又疑惑了,小孩能听懂这深奥的解释吗?不,一定不可以。可是很快他又想到了这一席话,他终于开口了:“对于医生而言,瞬间是挽救病人生命的机会;对于第一线的战士而言,瞬间是对生命与祖国的一次选择;对于平庸的人而言,瞬间是星期、日、月等等的另一种时间的代名词……”
听着,听着,小孩似懂非懂地点点头。他突然又跑到老人跟前,兴冲冲地问道:“那对你呢?瞬间又是什么?”老人忙于思考,注视着地面,忽然抬头一望,只见小孩调皮地走在他前面,一辆大卡车正疾驰而过,那一瞬间……
例2.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如果我们生命的每一秒钟都有无数次的重复,我们就会象耶稣钉于十字架,被钉死在永恒上。这个前景是可怕的。在那永劫回归的世界里,无法承受的责任重荷,沉沉压着我们的每一个行动,这就是尼采说永劫回归观是最沉重的负担的原因吧。
如果永劫回归是最沉重的负担,那么我们的生活就能以其全部辉煌的轻松,来与之抗衡。
可是,沉重便真的悲惨,而轻松便真的辉煌吗?
最沉重的负担压得我们崩塌了,沉没了,将我们钉在地上。可是在每一个时代的爱情诗篇里,女人总渴望压在男人的身躯之下。也许最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是一种生活最为充实的象征,负担越沉,我们的生活也就越贴近大地,越趋近真切和实在。
相反,完全没有负担,人变得比大气还轻,会高高地飞起,离别大地亦即离别真实的生活。他将变得似真非真,运动自由而毫无意义。
那么我们将选择什么呢?沉重还是轻松?
巴门尼德于公元前六世纪正是提出了这一问题。她看到世界分成对立的两半:光明、黑暗;优雅、粗俗;温暖、寒冷;存在、非存在。他把其中一半称为积极的(光明;优雅,温暖,存在),另一半自然是消极的。我们可以发现这种积极与消极的两极区分实在幼稚简单,至少有一点难以确定:哪一方是积极?沉重呢?还是轻松?
巴门尼德回答:轻为积极,重为消极。
他对吗?这是个疑问。唯一可以确定的是:轻、重的对立最神秘,也最模棱两难。
轻重选择的对立与两难,构成了人类的一个基本存在境况,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可以在这个哲学命题上找到印证,它与善恶无关,究竟是选择青海是选择重,昆德拉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他只是提出了这个问题并给与了阐释。在一个极限悖缪的时代,轻与重的界限是模糊不清的,甚至是不存在的,追求意义,选择承担,并不一定就能收到预期的沉重感,反而常常导致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但是,这轻松之中不也包含着生命的沉重吗?
永远没有确定的答案,只是每个人有不同的解决方式。既不泯灭心中对自由的向往,又能以勇敢的姿态承受生命的重担,在轻与重的徘徊之中找寻平衡,书写各自绚烂的生命。就此,活得慷慨而从容,智慧而宽容。
例3.
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
轻轻推开久掩不开的柴门,时间以一种安静的姿态恣意流过。我从城市的桎梏下仓皇出逃,来到了这儿——每天穿往的古巷。
古巷是静谧美好的,斑驳的柴门,青苍的地面,湿湿的乌黑的檐。沉黄的太阳的影子苏苏掠过久睡的白墙,在这里,时间被凝住了,千百年来它将美好沉淀下来,留给我们追思、感悟。
我每天要轻轻走过的古巷,仿佛没有人细细地鉴赏过她。她低调地注视着,寂寞地期望着。时间如流水一般划过。
我漫步在古巷中,她固执地在城市浮华中,守住了自己的清雅。但我之前走得匆匆,未留意到这掬熟悉而陌生的美好。
我听到了虫鸣,听到了鸟啼,没有听到朗朗的读书声——请不要遗憾。因为无意中传来的胡琴声漫住了我,它像张爱玲《倾城之恋》中那样咿咿呀呀唱着远古的传说。老墙后一捧鲜翠欲滴的蔷薇静静开放着。圣洁而清雅地开在天地间,素面朝天地笑着。美得让千百年前的李清照也嗟叹“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它开放着,幽幽地带给这古巷青春的美好。
熟悉的气息袅袅绕着周围,我沉醉了。这从远古飘来的古典之气,何时在城市的灯红酒绿,纸醉金迷中丧失了方向?我不知,我不过问,我微笑着看着,想着,忆着。
潺潺的流水逝过,我听到了多年前的叹“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但一想又释然了。生命,在这里与自然渗透着,交流着。“年华似水从匆匆一瞥”般的闲意,我在这熟悉的巷内迷了路。
古巷是低调的。她一直留在岁月长河中,痴痴待着,诗人戴望舒见到的那个像丁香一样的女子,会不会是巷中的一个美好记忆呢?
尽头是闹市。但我不想离开。我迷醉于这古典的气息,一分一秒,一更二更,一年一百年……都不重要了。我惊奇于在世界的一隅里的这个角落,感谢这里,让我忽悟美景的无处不在。
三两个老者持着扇在门口凝望,他们定也是古巷的陪伴人。就好像淡淡的茶,不浓,不烈,不急,不躁,不沉,不浮。从从容容,淡泊致远。是低到尘埃里的素颜,是高擎灵魂飞翔的风骨。浅斟慢品,任尘世浮华,似眼前氤氲的水雾,缠绵,消散。
无意中一瞥,古巷的墙上爬着满满的爬山虎。也许,年轻的臆想和古老的张力是不可分的吧,爬山虎开了又落,落了又开,而老墙依旧。
熟悉的古巷啊,你藏着的美丽令人追思嗟叹,“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你就是这样含蓄而内敛地展示给我这惊鸿的感慨。
这世界的美是亿万年沧桑创造的,所以它永恒。它带给我这熟悉处新奇的震撼,又怎“美景”二字了得!
贤人说的对:世界不缺美,缺了发现美的眼睛。今天我擦亮双眼,看到了这熟悉处的美景。
胡琴还是咿咿呀呀地拉着,响着……
本文通过细腻的发现,审视到古巷中点点滴滴的美,利用想象和联想感悟美的内涵,从而得出“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的思考。不可谓不是审美感悟类的佳作代表。
例4.
抽打心中的樱桃花
年少时家中的院子里种了两棵樱桃树。每年春天,樱桃树上总会挂满红得晶莹透亮的樱桃。摘一颗放到嘴里,令人唇齿留香、心旷神怡!
有一年的春天,樱桃树开满了花,开得比以往哪一年都要多。蜂蝶在樱桃花间飞舞,馋嘴的我似乎已经闻到了樱桃那种特有的香甜味,就连在睡梦中,都是满树的樱桃在冲我微笑。
一天早晨,我还躺在床上,就听到院子里传来“噼里啪啦”的树枝摇晃的声响。我赶快爬起来,冲到院子里。竟看到母亲正拿着一根竹竿在樱桃花问抽打,其中的一棵好像已经抽打完了,樱桃花像下雨一样落了一地。她正准备抽打另一棵樱桃树呢!
我赶忙跑过去一把抱住了母亲。任凭母亲如何解释,我都紧紧抱住她的双臂不放手。母亲无奈之下只能住手,她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也好,到了樱桃成熟的时候,你就知道我抽打樱桃花的用意了!”
转眼间,樱桃花落了,两棵樱桃树都结满了青青的樱桃。尤其是我从母亲手中保护下来的那一棵,樱桃结得密密麻麻,数也数不清。我炫耀似的指给母亲看,她笑了笑,摇了摇头。
到了樱桃成熟的季节,那棵经母亲抽打的樱桃树硕果累累,一颗颗樱桃仿佛一盏盏挂在树上的小灯笼。而那棵未经抽打的樱桃树上的果实仍然是一片青绿。我坚持不吃已经成熟了的樱桃,静候着那片青绿变成点点唇红。
但结果令我失望,已经成熟的樱桃被吃光了,我保护的那棵樱桃树仍是满树青黄,并且树上的樱桃开始干瘪、变黑、脱落,渐渐的树干上的绿色也退去,变得干枯,毫无生机。母亲告诉一脸失望的我:这棵樱桃树由于在春天花开得太多,又未经抽打,所以结的樱桃也太多。由于水分、营养供应不上,它累死了!
母亲用牺牲一棵樱桃树的代价告诉了我一个道理:______。
人活在世上是不能太贪心的,要学会取舍。心中贪念太多,只取不舍的结果,就像那棵未经抽打的樱桃树,最终导致你不堪重负、两手空空;而适当的舍弃,看似是一种失去,但在不久的将来,就会获得更加丰厚的给予和回报!
人生如奔驰的列车,车窗外不断闪动着变幻不定的景色,观赏窗外的美景、奇景,关键是不能错过预定的站台!我们预定的到站并不等于人生的终点。便仿佛是碧绿的叶片,把一生中“收获”的七彩鲜花映衬得格外明艳!人生的历程,其意义不只是生命的流逝,还在于要从生命的长河中获得丰富的体验。
诗海寻美
悠悠倚于窗户边,眼神迷离,锁定那一度空间。望窗外,阳光蔓延至整个缝隙,指间轻轻蓝过窗棂,温暖弥漫了视线,勾起了万千思绪……
“独钓寒江雪”
一个人端坐在寂寂的唐朝,钓着一江的寒冷,守候着最后一片洁白的孤独。群山孤寂,雪山邈远,足迹尘封,是谁承载了这一江的寒冷?是谁用细线垂钓绝望,把自己交付给永州这片山水?你不能圆滑媚俗一点儿自己逼坐在江雪里。然而你却没有。
多美呀,幽静邈远的寒江雪,美就在身边。
“欲辨已忘言”
历史的天平上,五斗米的分量到底有多重?你是那只“恋旧林”的羁鸟,抑或是“思故渊”的池鱼?你袖前的一袭清风便将功名利禄全部抛弃,半截锄头,一轮皓月,你低吟着“但使愿无违”,便把自己隐在了“墟里烟”之中。独醉黄昏,再信手拈几个意境放进平平仄仄的酒杯里,一饮而尽。从彭泽县衙到桃花源的距离,让人永远无法从菊香里破泽。
多美呀,遍野灿烂的南山,美就在身边。
“路漫漫其修远兮”
柔白的月光洒满江面,寂静的湘江温润如一块墨玉。微风轻轻吹佛你宽大的衣衫,寒意一点点渗入你的心房。“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当初的你那么意气风发,可渐渐地,谁知龙颜震怒,你被放逐在遥远的孤岛。只有山水见证你在灰暗的天空下,眉头紧缩成两道山河,用血泪凝结成泣血的诗行。
多美呀,悲壮无奈的泪罗江,美就在你身边。
我是诗海的一只小鱼,被沿途的美景所陶醉。如果哪天维纳斯女神眷顾,让我游出自己的诗行,那我会高呼:原来,美就在身边。
就在我们身边
也许是过惯了一成不变的生活,我眼睛里渐渐没有了斑斓的美丽,而只剩下了层层暗淡的色彩。于是有一天,我踏上了寻找丢失的美的旅途。
自然之美.小河流水
追随着耳边“叮叮咚咚”悦耳的流水声,我来到一条小溪旁。涓涓细流,淡绿的安详的色彩,上面架着一座晃晃荡荡的小木桥——这样一条小溪在普通乡村中很容易可以看到。我凝视着小溪,看成群结队的小鱼儿嬉游,看水草在水中柔柔摆动,看一片碎玉搬的波光粼粼。轻风吹起我的发梢,我的头顶上,蓝天对我微笑,我张开双臂伸向天空,一刹间体会了鸟儿飞翔的快乐。我想,也许这就是一种美吧!
信念之美.破茧成蝶
这是一个普通的公园,我坐在一条普通的长椅上享受旁边一棵普通的大树带来的浓荫。不经意间我扭头一看,呵,竟看到了一只颤动的蝶蛹——美丽的蝴蝶将要破茧而出了。
我紧张地注视着蝶蛹,里面的小蝶正努力挣脱的束缚,也不知过了多久,小蝶终于将茧撕开一个口,见到了光明,它继续挣扎着抖动着,而我则在心里暗为小蝶加油。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小蝶终于破开了茧,张开它紫色的翅膀,飞向那遥远的天空,飞向那它不可预知的幸福。我看着小蝶离去,微笑了。是小蝶破茧时不懈的信念,使它拥有飞翔的幸福。
这,也是一种美吧!
美就在身边
做操的音乐响起,我匆匆赶到操场,加入锻炼的行列。做着做着,突然发现身旁的树上长了一些像松果一样的果实,有的隐隐地泛着红色,有的已整个红透了。繁茂的绿树上点缀着点点鲜红,十分招人喜爱。我情不自禁地喊道:“嘿,这树上结的果子多好看呀!”话音落下,才发觉自己竟像个孩子般。这树上果子长了好久了吧?这树上的果子红了好久了吧?可我真的是头一回发现,而且是头一回知道这树会结这样的果子!一股惊喜油然而生,连做操的动作也轻盈了不少。
或许,有人会笑我:呵,这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有什么值得高兴的?没关系,我心里乐着呢。一直叫不出这树的名,小时侯以为它是枇杷树(叶子很相似),后来发现它不长枇杷,就认为它是不会结果的。今天,我突然发现了这一向被我认为无用的树竟然会结果,还长了这么可爱的果子,我怎能不高兴呢?虽然这发现确实让人觉得有点好笑。
可是做完了操走在路上,我却不由地反问自己:怎么到现在才发现呢?是不是如那句话所形容的:“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呵呵!我就是这样的人啊!转念,我想到了学生,我们的学生!不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或许没什么大碍,但若不善于发现学生的美、学生的可爱,是否也无足轻重呢?顿时,刚才的那种喜悦的心情全没了。
平日里和老师们聊天时,大家总会流露这样一种感受:其实每一个学生都很可爱,只要不和他(她)谈学习!这就是说,很多学生或许在学习上并不出色,甚至让我们头疼,但在某些方面也有他的可爱之处,或许他很爱劳动,或许他很乐于助人,或许他很懂得谦让,或许他很诚实……对此,我们为人师者其实心里都明白,也都看在眼里。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也告诉我们,人至少有七种基本智能的存在,但这些潜能只有在适当的情境中才能充分发展出来。我们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从小接受着不同的教育,学生之间势必存在着差异。因此,我们不应该用统一的尺度来衡量学生,更不应该用“学习成绩”这一应试教育的唯一标准来评价学生!
“懂得欣赏一个人不容易,懂得去赏识一个你不喜欢的学生就更难了,但如果我们做到了这一点,无疑就掌握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当我们能改变观念,用多重标准去衡量学生时,我们就会发现学生的个性特长,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你会惊喜地发现,自己看学生的眼光也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你会惊喜地发现,其实美就在身边!
1.请以“哦,冬夜的灯光”写一篇不少于字的作文。
审题:首先,“冬夜的灯光”指什么?如果以社会审美感悟作为写作指向的话,需要去社会生活中寻找和发现这如“冬夜的灯光”一般给人以希望、感动、方向、幸福、启发……的审美感悟对象。
选材:美好的品质:善良、正直、温暖、爱与修养……
例文讲解:
哦,冬夜的灯光
在平淡日寻找美好,可以带来一抹生活的亮色;在彷徨时寻找启示,也可以带来心中的力量……
记得那天的最后一节课是自习课,老师因故外出,我作为值日班长自然上讲台维持场面。讲台下不久便传来窸窣的骚动声,俄而便喧闹起来。我警告似地看了那些人一眼,他们却还我神气活现的白眼。我耸耸肩,安心继续写作业。铃响放学,我回座位理书包,却瞥到邻座埋怨的眼神。我猛得转身背起包。
走在小雨淅沥的夜路上,这个问题纠缠着我:我是要放任自流,“皆大欢喜”,还是坚守原则,不惜努力,努力保持秩序?我寻不到方向茫然地四顾着落雨的天。
走进小区,却注意到,那位粗墩实的保安与一辆汽车之间异样地僵持着。保安只是直挺地站着,眼睛直对着那辆车。不一会儿,车上便出来一人,面对保安,他反倒有些紧张,手紧紧攥着。“保安同志,你瞧我停在这消防通道上也……”“不行,那可不行。”保安连连摇着头,身体也随之摆动着,“你堵在这儿,半夜火起来了,消防车开哪去?”也真是小题大作。都这么多年了,谁见小区里发生过一次火灾?我在心里暗笑到。“保安大哥,你看这小区里车位已经这么满,”他指了指车满为患的小区,挤出一个谦恭的笑,“我还急着回家吃饭呢,再移车位不免啰嗦,要不……”他紧攥着的手松开,露出一包香烟,抽出来,想要递给保安。原来是这样!我看着保安,自以为恍然大悟。谁知保安顿时将脸上憨厚的笑容收起,生硬地推开香烟。“不行就是不行!不管怎么样,这就是原则!大家的安全不能排在你个人的方便后!”他涨红了脸说道。我不由心头一震。
现在不讲原则的人似乎处处可见。自私,在无数人心中蔓延,甚至波及到我自己。原则,也就是大多数人的福祉,却在这保安的身上寻到了最完美的诠释。这又有什么不好的呢?于己无害,于人无争,就算辛苦、麻烦一点,为老师的厚望,为同学安宁,又何妨?
望着路灯下保安将车引出消防车道,不停吆喝的背影,我自信寻到了克服我内心彷徨的力量——原则是支撑一切的力量。
6.在日常生活中,面对熟悉的某些现象或事物,偶尔你也能有所顿悟,发现朴素而简单的真理,发现自然与生活中的美。请以“我的新发现”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字。
学生的素材:
我发现这里是人间天堂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杭的美景自然让人流连忘返。然而今年暑假,我发现了农村也是人间天堂。不信,请看下面的几幅画面。
丝瓜架下,瓜香伴阴凉
奶奶家有条小小的过道,左右是两堵墙,过道的上方是丝瓜架,挡住了夏日的阳光。风在过道里到处窜着。我搬了张凳子坐在丝瓜架下,悠悠地乘凉。两根长长的丝瓜悬于头顶,细细地嗅嗅,清香弥漫。手掌状的大叶子随风摇摆,几朵黄花已经蔫了,花托部位已有了细长的丝瓜。柔长的丝瓜藤向前延伸,藤头上闪耀着生命的光泽。微风过处,清香醉人。繁华城市里,何处能见如此美景?[来源:学.科.网]
这里是我的天堂,绿色瓜香,风凉暑消。
客厅里,音乐舞风扇
午饭之后,照例是午休。“今儿我们睡在地上。”爷爷笑眯眯地说。我好奇地睁大眼睛,见爷爷抱来一卷竹席,铺在客厅的地面上。由于刚晒过,席子上还有阳光的余温。客厅上的大吊扇呼呼地响着,很是凉爽。我与爷爷奶奶一起躺下了,耳边还有没有关掉的广播,音乐一曲曲地放着,我很快便睡着了。
这里是我的天堂,音乐低婉,风清地凉。
老井边:凉水凉瓜果
奶奶家有一口老井,不知道它的岁数。井水可好了,冬暖夏凉,比那自来水善解人意多了。我坐在井旁,将双脚泡在凉凉的井水桶里,手里捧着冰过的小香瓜。望着炎炎烈日,却毫无暑气。透彻心扉地凉爽!啊,我太幸福了,这该就是赛过活神仙的感觉吧。再用井水洗把脸,好惬意啊!
这里是我的天堂,井水凉爽,瓜果香甜。
怪不得陶渊明要隐居田园,这乡下才是我的天堂。我爱我的天堂!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