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瓜一对竟然卖了30w

 

历年5月,北海道札幌市都会举行水果届的爱马仕——“夕张甜瓜”的竞拍,在年首场竞拍当中,一对“夕张甜瓜”以万日元(约合人民币30万元)的价格成交,创下历史新高。这样的天价让吃瓜小伙伴直呼“吃不起啊”!

吃瓜小伙伴们可能会说,吃不起“爱马仕”,就吃“MK”啊。什么哈密瓜、伊丽莎白瓜、香瓜都是可以接受的嘛~其实,所有这些都是一个物种:葫芦科、黄瓜属的甜瓜。今天吃瓜小伙伴们就跟着小田一起围观甜瓜吧!

有人就有瓜

夏天吃甜瓜时,我们会把籽给挖出来无情地丢掉。但是,这些小种子相当顽强。一旦被散落在土地上,不论冷热干湿,但凡人类能生存下去的地方,它都能发芽生长。

这种“随遇而安”的性格,让专家们很头疼——它被早期人类带到全球各地,很难找出最早的原始种。根据甜瓜近缘野生种和近缘栽培种的分布,一般认为,甜瓜原产于非洲热带沙漠地区,经过埃及传入中东、中亚(包括新疆)和印度。

《诗经》有“中田有庐,疆埸有瓜。是剥是菹,献之皇祖。”(《小雅·信南山》)、“七月食瓜,八月断壶”(《豳风·七月》)的记载。描绘了公元前7-8世纪先秦时代古人种瓜的场景:井字田中间建房子,周围田埂上种瓜。夏季的瓜不仅留下自己食用,还要腌制之后作为祭祀祖先的贡品。当时其他的瓜(西瓜、黄瓜、南瓜等)还未传入中国,所以《诗经》里的“瓜”专指甜瓜。

我国按常用的农业生物学分类法,把甜瓜分为厚皮甜瓜和薄皮甜瓜。厚皮甜瓜和薄皮甜瓜也是完全不同的。厚皮甜瓜果实比较大,一般单果重1.5—2.0kg或更大,果皮厚实且不能食用。如新疆的哈密瓜、甘肃的白兰瓜等。薄皮甜瓜果实较小,一般单果重0.3—1.0kg,果肉脆而多汁或面而少汁,皮薄,皮瓤可一起食用,一般在华北地区比较常见。

个大汁足的厚皮甜瓜

原生类型的甜瓜在伊朗和阿富汗地区,演化出了当今甜瓜的另一大类型——厚皮甜瓜。厚皮甜瓜皮厚,个头比薄皮类型大得多,水分足,甜味和香味也比薄皮类型更为浓郁。

厚皮甜瓜分为两类:一类是网纹甜瓜,瓜皮布满网纹,瓜肉是明艳的橙黄色,甜味和香气浓郁,生长期短,果实在夏天就能快速成熟,在很多地方也叫“夏瓜”;另一类是光皮甜瓜,瓜皮光滑平整,瓜肉白色或绿色,生长期较长,一般在深秋才陆续成熟。

网纹甜瓜:

网纹甜瓜是厚皮甜瓜中最早出现的种类,源自西亚地区。至少年前,便往东传入新疆。据史料记载,清朝康熙年间,哈密王把甜瓜作为礼品向朝廷进贡,“哈密瓜”便由此得名,并成为新疆甜瓜的总称,由此哈密瓜为世人所熟知。因为味道甜美,哈密瓜常被误写为“哈蜜瓜”。哈密瓜的主要产地聚集在新疆鄯善及吐鲁番,以“香妃”、“长香玉”、“西州蜜瓜”为代表。

有的吃瓜小伙伴们,可能就会问了:我吃过哈密瓜啊,也不咋甜啊?哈密瓜不甜,其实是因为山寨泛滥。一是新疆距离内地太过遥远,运输成本偏高,大多数果商不愿意直接从哈密瓜原产地购买,而是选择内地一些地方种植的哈密瓜,二是从新疆采购哈密瓜的人,为了有更好的储运和赶价格,往往六、七成熟就摘了,没有新疆的成熟度高。因此,要想吃到最甜的哈密瓜,新疆欢迎你!

网纹甜瓜向国外发展,则是欧洲和日本的圆哈密瓜。法国和意大利是欧洲甜瓜的主要生产地,“如果没去过西西里岛,没吃过意大利中部的冬甜瓜,就像没有到过意大利”。不过要论身价,还是日本的“夕张甜瓜”更胜一筹,它堪称日本最贵的水果,普通品质的也要约2万日元一颗(折合人民币元左右),寻常人家不常吃,探病送礼才会买。

光皮甜瓜:

光皮甜瓜相对网纹甜瓜出现较晚,它最早可能出现于10世纪或者更早一些。和网纹甜瓜类似,光皮甜瓜也有两个很重要的常见品种——白兰瓜和伊丽莎白瓜。

白兰瓜是光皮甜瓜在中国的代表品种,又称“兰州蜜瓜”。享有“香如桂花,甜似蜂蜜“之誉。不过这种兰州特产的大型甜瓜,其实是美国人带来的。年,美国副总统华莱士访华途经兰州时,顺便来探望他的早年异国同学张心一。他将“蜜露”瓜的种子交给了张心一。后来瓜种在兰州试种成功,将这个瓜起名为“华莱士”,以示纪念。后改为“白兰瓜”(意思是“白色的兰州甜瓜”)。目前白兰瓜主要的产地有:甘肃兰州以及内蒙古磴口。

伊丽莎白瓜也是超市里常见的光皮甜瓜,又称“黄金瓜”。比白兰瓜略小,形状浑圆,皮黄肉白。虽然名字叫伊丽莎白,但是它跟英格兰著名的女王伊丽莎白却没什么关系,名叫伊丽莎白是因尊它为“甜瓜中的皇后”。伊丽莎白瓜是河南郑州从日本引进的品种,目前主要的产地有:山东聊城莘县、河南安阳滑县、内蒙古等地。伊丽莎白瓜非常养人,可以补充元气,适合大病初愈之人食用。

皮肉通吃的薄皮甜瓜

当年被人带到中国的甜瓜,个头不大,味道寡淡。这种原始的甜瓜类型,被东方人培育成甜瓜品种中的一大类:薄皮甜瓜。

薄皮甜瓜主要分为香瓜、越瓜、菜瓜。其中越瓜和菜瓜是中国本土演化的类型,而香瓜则在印度北部以及西域一带演化形成。这类甜瓜个头都不大,最大的特点就是皮薄,可以皮肉通吃。

香瓜:

西域出现的香瓜,也很早就来了中国。从外形上比较好区分——香瓜一般拳头大小,有点像白兰瓜,但是更小巧细长,一头尖尖的,颜色更加偏向黄白色。主要特点是瓜皮很薄,尤其在瓜顶心儿处可以闻到甜香。由此“闻”也是挑选甜香瓜的一大技巧。

香瓜比起其他同类更喜欢大温差、长日照的环境,所以主要产地分布在东北三省、陕西大荔以及山东益都,以“梨瓜”、“绿宝石”、“阎良甜瓜”、“蜜宝王”、“东方蜜”为代表。

对于东北人来说,香瓜是种极特别的水果。一般的水果都是切块成盆,而香瓜则是要用双手掰开的。拿出一个香气四溢的香瓜,洗净,用双手一掰,一条裂缝从瓜上某个部分现出来,就势一掰为二,甩一甩籽,整!

越瓜:

甜瓜由非洲经中东传入印度进一步分化后,经越南传中国,故名越瓜又称梢瓜。6~7世纪由中国传入日本。越瓜在中国自古栽培,公元6世纪30年代左右的《齐民要术·种瓜》:“收越瓜欲饱霜;收胡瓜候色黄则摘。”中已有记载,其后宋代已有梢瓜之称,明代《本草纲目·菜三·越瓜》也写到:“越瓜以地名也,俗名稍瓜,南人呼为菜瓜。”

越瓜在我国南北各地普遍栽培,著名的越瓜品种有在华东栽培较多的白皮梢瓜(连云港主产地)、花皮梢瓜(杭州主产地)。越瓜的形状近似圆柱形或近棒状,超市中的“羊角蜜”或“羊角脆”(河北省青县主产地)就属于越瓜。越瓜清脆微甜,可作为食用蔬果,常被制成酱菜,是下饭拌粥开胃的古早味菜。具备清热解暑、减肥等功效。

挑选越瓜时一般秉承着“选嫩不选老”的原则,周正的外形、适宜的大小(长20-30cm,2斤重左右)、瓜皮上有绿色汁液的越瓜是食用的理想型。

菜瓜:

曾经很长一段时间内,因为菜瓜和越瓜的形态太像了,古人直接选择不刻意区分它们。直到元明时期,在华南地区,单独作为蔬菜食用的菜瓜演化出细长的瓜型,称“蛇形甜瓜”。明代著名的花木栽培专著《学圃杂疏》讲到:“瓜之不堪生噉而堪酱食者,曰菜瓜。”这才明确区分菜瓜和越瓜。

菜瓜形似黄瓜长圆筒形,外皮光滑,有纵长线条,绿白色或淡绿色。味道寡淡,成熟得早,夏天便可摘来鲜切做菜。在炎夏酷暑之季,最适宜用菜瓜凉拌食用。

国内菜瓜以崇明菜瓜为代表,上海的崇明菜瓜历史悠久,现存最早的明朝正德《崇明县志·物产》中,就载有它的鼎鼎大名。旧时崇明农村,几乎家家种菜瓜,孩子们对菜瓜也情有独钟,熟门熟路。穿街走巷在十里洋场,华界租界到处可闻“崇明菜瓜吃伐”的悠扬叫卖声。

菜瓜不仅好吃,还最耐旱!生长在非洲沙漠里的沙那菜瓜有人把它贮藏在干燥的博物馆里,整整八个年头,它不但没有干死,还在每年的夏天长出新芽。在这八年中,仅仅是重量由7.5公斤减少到3.5公斤。这种耐旱的本领,令其成为世界上最耐旱的种子植物。

了解了这么多种类的甜瓜,吃瓜小伙伴们最想尝尝哪个呢?

点击下方图片了解更多精彩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mhscone.com/xgjjm/7586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