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了,秋季如何养生怎么贴秋膘
导读:俗话说:“三伏未尽秋来到!”酷热难耐的中伏还没结束,我们已迎来秋季的到来。希望秋天的丝丝凉风,帮我们祛除暑意,给炎热的三伏天带来一份凉爽!立秋节气该如何养生呢?跟紫尘阁素素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立秋
Autumnbegins
年8月7日(星期日)
20点28分57秒
农历七月初十
立秋释义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也是秋季第一个节气,于每年公历8月7-9日交节。此时,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西南,太阳到达黄经°。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立秋时节,暑去凉来,万物皆成熟而凝聚。此时中国中部地区早稻收割,晚稻移栽,大秋作物进入重要生长发育时期。古人把立秋当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时刻,一直很重视这个节气。
下面,让我们一起从字源与字义上重新认识“立秋”,从中汲取修身治事的智慧!
01“立”的字源与字义
《说文解字》:“立,住也。从大立一之上。”立的本体字其实由“大”和“一”两个字组成,经后世书写演变才成了现在的“立”字。甲骨文中“立”的上半部分“大”指悟道(彻悟生命真相)的人或道本身,下半部分“一”指一以贯之的行道或立德。
故“立”的真实涵义为:天地的大道通过其无私化育万物、生生不息之德而彰显(如孔子对大道的赞美——“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因此,彻悟生命真相的人必定一以贯之地在社会中践行自己的德化人生,努力促进社会的真善美!这样才能真正“立”得住。
02“秋”的字源与字义
《说文解字》:“秋,禾谷熟也。”即秋是代表谷物成熟、丰收的季节。但在甲骨文和金文当中,秋字却是一只蟋蟀的形象,这是因为在中国北方地区,蟋蟀一般在八、九月份十分活跃,是秋天的代表性昆虫,而且蟋蟀的叫声与“秋”的读音极为相似,所以先民们就以蟋蟀代表秋天。
另外,秋季万物凋零,多给人以悲凉之感,而蟋蟀在文学作品中也多为“悲”之象征,如《诗经·唐风·蟋蟀》有云:“蟋蟀在堂,岁聿其莫。今我不乐,日月其除。”后来随着先民对“秋”的不断深入认知,春秋时期即以“禾”与“火”的结体字来表示秋,后经汉字隶变一直沿用至今。
其中,秋字左边的“禾”于自然界则象征一切谷物,于人体则象征一切精微物质;秋字右边的“火”,于自然界则表意“七月流火”的高温时节,于人体则表意纯洁的生命阳能。
所以“秋”字既精确描绘出了一幅高温催熟万物、五谷丰登、硕果累累的秋季景象图;同时也揭示了在纯洁的生命阳能的作用下,人体的精微物质不断凝聚,并由量变产生质变,从阴化阳,散布周身,畅于四肢,发于事业,美之至也!
综上所述,立秋不仅有秋季初立之意,更是从生命科学的角度向我们说明——生命的升华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事情,只要我们以厚德载物的品德与自强不息的信念持之以恒地去成长进步,经历过春生、夏长,必然会迎来秋的丰收
立秋物候
物候,是指生物顺应自然规律和自然环境,在天地能量作用下形成的成长、发育以及活动的节律,进而表现出规律性的物象变化的过程(主要是指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活动规律等)。
古人将二十四节气分为七十二候,并与《周易》的十二消息卦相结合,来揭示天地能量的消息作用规律,仔细总结了每一候代表性的生物活动特征。
一候凉风至
立秋伊始,暑去凉来,气温降低,凉风习习,昼夜温差较大,夜晚的微风饱含浓浓的秋意。
二候白露生
随着秋雨送寒,天气越来越冷。在清晨的时候,因为昼夜温差大,会产生白色的雾气笼罩着大地,给人以雾气腾腾的感觉。
三侯寒蝉鸣
此时天地之间的阳气渐退,阴气渐盛,一股肃杀之气油然而生,蝉亦感时悲鸣。
立秋习俗
01贴秋膘
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称体重,并和立夏时体重对比。因为人到夏天,缺乏胃口,饭食清淡,体重大都要减少一点,称为“苦夏”。秋风一起,胃口大开,就想吃点儿好的,补偿夏天的损失。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首选吃肉,所谓“以肉贴膘”。
02晒秋
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即山区的农民选择在阳光晴好的时候,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晾晒、挂晒农作物,防止粮食受潮,同时也是庆祝丰收的一种形式。
03啃秋
“啃秋”也称之为“咬秋”。就是在立秋这天吃西瓜或香瓜,寓意炎炎夏日,酷热难熬,时逢立秋,将其咬住。同时可以提防“秋老虎”的余威和表达对丰收的喜悦之情。
立秋养生
01起居养生
《黄帝内经》云:“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
立秋时节在养生起居上,区别于夏季的晚睡早起,应做到早卧早起。一般来说,秋季以晚9:00~10:00入睡,早晨5:00~6:00起床比较合适。早睡可调养人体中的阳气,早起则可使肺气得以舒展,对于预防脑血栓等缺血性疾病发生很有帮助。
同时,我国自古以来就流传着“春捂秋冻,不生杂病”的养生保健谚语。这里所说的“秋冻”。意思是说秋季到来之后,不要气温稍有下降就立刻增添衣物,把自已捂得严严实实。而是应该根据气温变化,依个人的主体感受适当增添衣物,这样对预防感冒,养生保健很有帮助。
02饮食养生
《千金·食治》云:“秋七十二日,省辛增酸,以养肝气。”
立秋后的饮食原则当保持少食辛味、多食酸味。由于秋主收敛,而辛味主发散,故当“省辛”,而酸味性收敛,则需“增酸”,以滋阴润燥。下面,灵素就为大家推荐一款符合时节的美味营养的粥品:
:百合30g,杏仁6g,赤小豆60g,粳米g。
:先将赤小豆煮至半烂,再加入百合、杏仁、粳米煮粥,最后加冰糖调味。
:百合杏仁赤豆粥红白相间,粥稠味美,具有清热利湿、滋阴润肺的功效,适于咳嗽、喘促、口干者。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秋风萧瑟,万木凋零,不免让人产生凄凉、苦闷、焦虑、抑郁的情绪,但秋天更是收获与成熟的季节,淬炼出悠悠岁月中我们成长的精华,不妨以直引诗情到碧霄的积极心态去拥抱这大美时节!
文:紫尘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