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景宜人,处暑五谷丰
这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儿。小暑大暑过了之后,来了一个立秋,然后又来了一个处暑。暑是热的,秋是凉的,把它们夹杂在一起,这就免不了会产生矛盾,产生磨擦,产生争夺。一时间,热热凉凉,凉凉热热,常常是白天热浪滚滚,晚上凉风习习。“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也就成了司空见惯的事儿。
一凉一热的争夺之间,空气中的水分蒸发了,万物不再是蓬蓬勃勃的样子,农作物很快进入了成熟期。凉逐渐占了上风,处暑到了。处暑的到来,意味着暑的旗子就此降落,秋开始君临天下。元人吴澄说,“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理论和实际还是有距离的,尽管早晚有了浓重的凉,但“秋老虎”还时不时地要耍耍威风。处暑时节,各地气候渐趋分化。从谚语中可以发现,有的“处了暑,被子捂”,有的“处暑天还暑,仍有秋老虎”,有的“大暑小暑不是暑,立秋处暑正当暑”。在北疆,早晚已经清凉,白天还有点热,但已不可怕。
此时庄稼走完了春的萌生,夏的成长,秋的成熟,接下来该是秋收冬藏了。南方已是“喜看稻菽千重浪”的时节,农民已经开镰收割了。果园里橙色的柑橘、红色的柿子、褐色的栗子,五彩斑斓,摆出成熟的姿态,迎接着果农们采摘,诱引着商贩们营销。
处暑以后,你如果到新疆来,那“晒秋”的场景,才真是叫做壮观呢!从南疆到北疆,到处都是大型的晒场。火红的辣椒,平铺在场地上,农民翻晒的时候,每个人拿上一把铲子,从一头向另一头翻,像犁地一样,边走边翻,走一趟就是几个小时;火红的枸杞,是用簸箕晾晒,一个簸箕接着一个簸箕,如果没有编号,你是数不清的;火红的大枣,那真的够大了,你一把也只能抓三五个,在晒场上翻晒比翻晒辣椒还累。这时你眼中,只有红,火红,“万里江山一片红”。
我们把目光转移到另一个晒场吧。先说金灿灿的黄杏干,果农是先把黄杏的核取出,用机器提取杏仁,有的把杏仁再填进果肉,有的杏仁和杏肉分开晾晒,不管怎样,这一大片一大片的金黄,让你震撼。再就是巴旦木,这是新疆特有的一种干果,皮薄仁大,香脆甘美。还有酥核桃,不用砸的,你用两个指头一捏,就可把皮剥掉,比剥花生还容易。晒场上的巴旦木、酥核桃,同样是金黄的,只是没那么刺眼。要说刺眼的,就是金灿灿的玉米了。远远看去,就是金黄金黄的,太多了,不用无人机是难以拍到晒场的全景。看过之后你会相信,“天山南北遍地金”,没有丝毫的夸张。
你如果到了棉花种植区,那又是“一望无际满眼银”了。这时的棉地,是一眼望不到边的银色的海洋,无边无际,一直铺展到天的尽头,你已分不清哪是棉花,哪是白云。前些年人工采摘棉花的时候,每年从内地到新疆的采棉工数百万,像候鸟一样。采摘的棉花,堆积成银色的山峰,和天山上的积雪一样,高耸入云,连绵起伏。面对这银色的世界,你除了惊诧还是惊诧!这就是祖国的大新疆,大美而任性的新疆!
这时节,也是新疆各种瓜果成熟的旺季,香瓜,西瓜,哈密瓜,各种鲜果,充满着城乡市场,走进了千家万户,走向世界各地。一种水果,也不知可以做出多少种食品,比方说葡萄,可以酿出红酒白酒,可以晾晒成葡萄干,可以做成各种各样的甜食点心。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出的。
说到葡萄,这里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农历七月七日的晚上,在葡萄架下,可以听到牛郎织女的久别重逢时卿卿我我的窃窃私语,一年一度一相逢,他们会说些什么呢?千古以来,绿荫浓浓的葡萄架下,就成了一对对有情的倩女靓男“人约黄昏后”的绝佳去处,听到听不到牛郎织女的对话已不重要,重要的是相互倾心的一对,能借此机会相依相偎,表达郎情妾意,感受到古老的神话传说带给他们的神仙般的浪漫和甜蜜。今年处暑离中国人的情人节“七夕”没几天了,不信,你可以去试试。
七夕恰逢“纤云弄巧”的月份。走出户外,看天上云卷云舒,是一种很畅快的享受。最好是走进草原,或是走进大戈壁,四野没有山,没有树,没有建筑物,这时候除了脚下的大地,就是高高的蓝天。有时候天上没有一丝云,瓦蓝瓦蓝的,你看着看着就有了云,不知是从哪来的。在你眨眼之间,云突然就多起了。风开始施展魔术师的本领,把云变得像奔腾的马群,像连绵起伏的山峰,像各显神通的神仙,反正你联想什么,它就像什么。你此时的胸怀,随着云的变化而轻松愉快了,你也和云一样的悠闲自在,你还可以边看边跟着云影漫步,想唱歌就唱歌,想吟诗就吟诗,随你的便。
西天的云已被阳光镀得金灿灿的,庭院里的榆树还是那么的郁郁葱葱,花园里的月季依然灿烂地开着,只是风有些微凉。北疆的稻子,也开始黄了。稻田里的螃蟹,腆着肥硕的肚子,在稻丛中爬来爬去。这种热凉并存的日子,恐怕还得持续一段时间。
一个季节谢幕,另一个季节登场。我们总是站在季节更替的路口,在这迎来送往中度过年年岁岁。人生就是圆了一个梦,再做一个梦。夏的热烈过了,秋的薄凉不也是很好吗?我们应该趁着树叶还没枯落,候鸟还没南飞,整理好心情,尽情地品味这宜人的秋色和秋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