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公务车数量仍是谜国资委称并没有相干统计
国企公务车数量仍是谜国资委称并没有相干统计
国资委表示没有相干统计数据;监管部门频发国企公车使用规定,具体标准仍存"不明" 1月14日,五粮液团体公务车拍卖收官,总计拍卖公车数量324辆,回笼资金3003万。五粮液拍卖公车,引发了公众对国企公车购买、使用情况的关注。国企的公车有多少?这个数字一直没有明确的官方说法。昨日新京报联系监管中央企业的国资委,对方表示并没有相干统计数据。 国企公车有多少? 五粮液团体党委书记、董事长唐桥的公车被拍卖了。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以后自己将买车或租车上下班。 实际上这场公车拍卖行动也并不是五粮液"自发",宜宾市国资委纪委书记罗景元对媒体表示,中央出台《8项规定》后,五粮液的公车改革是顺势而为,面向社会公然拍卖对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也很有好处。 虽然五粮液拍卖了公车,温州等地也早已进行了国企公车改革,但目前庞大的国有企业群体的公务车数量仍无相干数据,国有企业也并未像党政机关一样近年来逐步公然"3公消费"。 此前报道称,一份中纪委、公安部、监察部和审计署的官方统计,截至2007年11月30日,全国三十一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党政机关、国有部门,公务车共辆。这些车一年共消耗大约4000多亿元。 在机关之外,国企的公务车有多少?这个数字却一直没有明确的官方说法。昨日,监管中央企业的国资委的相干负责人对新京报表示,没有相干统计数据。 监管部门频发相关规定 作为国有企业负责人的职务消费之一,国有企业的公车消费一直是重点监管项目。近年来,国资委、财政部、监察部、审计署等部门在多个规范央企领导职务消费的文件上都对此予以了规定。 新京报查阅统计发现,自2007年起,见诸主管部门官方站和《人民》、新华社等媒体的相关规定约有六个。 这些"规定"、"指导意见"大多规定了"亏损企业不得购买、更换"公车,和"不得超标准"购车,但这些规定多数未列出具体标准。 有些规定则"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以2011年开始见诸报端的《中央企业负责人公务用车管理暂行规定》为例,据《人民》、新华社等媒体报道,该规定由国务院国资委颁布,但相干报道均未表露其中细则。 昨日新京报未在国资委官方站上查到该文件。在百度文库中查到的一份该文件的影印本显示该《规定》有以下内容:"企业应依照不超过1人1辆公务用车的编制。企业主要负责人配备排气量2.5升(含以下)、购车价格(不含车辆购置税)38万元以内的轿车;企业其他负责人配备排气量2.0升(含)以下、购车价格(不含辆购置税)28万元以内的轿车……" 不过上述内容并未被核实,截至发稿,新京报未能从国资委相干部门核实到该内容。 国企声音 "监管资金方能有实质改变" 在昨日北京市政协会议经济组小组会上,北京市政协委员、王府井百货名誉董事长郑万河对新京报表示,国企公车只是国有资产监管缺位的一个表象,其内在在于许多国企并没有构成一个完善的资金流向监管机制。 "公众普遍认为,著名酒企前段时间拍卖企业公车。但他们是不是是会在以后购买符合规定的车辆使用?乃至可能左手卖出,右手又买入。"郑万河指出,"这样一买一卖,又变相增加了本钱。" 郑万河表示,如果不对国有企业资金实行有效的监管,国企公车目前的状态仍然不会有实质性改变。而资金监管的方式,"就是要完善市场监督的气力。明确公司资金的来源与流向。" 昨日,某国企1名内部人士表示,作为一个"自负盈亏"的企业,公车消费肯定是与本身经营情况挂钩,但国企存在的部分行政属性使得这1问题变得复杂。 公车消费百态 发车补 东航十年前已开始车改 昨日东方航空宣扬部门相干负责人对新京报表示,公司大约在十年前已进行了公车改革。目前,公司都是员工自己购车,公司给予车补。 同属航空行业的深圳航空,在2010年被国航收购前一直是民营企业。现在白癜风缘由身为国企的深航,公务车也不多。1名在深航工作近十年的中层人士对新京报表示,现在深航是员工自己买车,公司给车补。据他介绍,深航大概有十几辆捷达,还有部分接待访客的商务用车,"深圳各类交通比较发达,其实不需要配车。" 租车用 商飞成立伊始就没配车 与东航同在上海的中国商用飞机有限公司,负责研发国产大型飞机。从公司成立伊始,商飞就没有像老牌国企一样根据不同级别配备公车。 商飞宣传部人士对表示,公司成立"较晚",2008年才组建,身处商业氛围浓厚的上海,汽车租赁行业又比较发达,公司自成立开始就没有配备太多公务车。"目前公司应当只有几辆所谓的公务车,我们用车基本都是租车。"据介绍,商飞与上海的租车公司已展开战略合作,"省心省力又省钱"。 与商飞类似,四川长虹也是采取"租车"模式。 长虹内部人士昨日表示,公司在2006年就进行了公车改革。"现在,长虹内部已没有'公车'的概念了,长虹的车队由下属子公司长虹酒店运营,团体用车都要向长虹酒店租。"上述人士说。 紧缩 淮北矿业"不敢换车" 淮北矿业集团是安徽省一家地方经营煤炭化工的大型国有企业,2013年在国内煤炭企业排名18位。 昨日,团体内部1名长时间从事车务管理的人士对新京报表示,煤炭业近年来不景气,加上8项规定出台,去年开始团体在公车管理上的费用已趋紧。 上述人士介绍,前几年煤炭市场火爆的时候,团体内部公车费用都很"粗放",很多管理层的车都"超标"。 "公司去年出台规定,明确不准再购置新车。8项规定出来谁也不敢明目张胆违规。想饮酒不敢喝,车子再破再烂也不敢换。"同时该人士也表示,团体目前没有明确要削减公车总量、拍卖公车等。"公车费用仍然属于企业内部支出,管理政策由企业自行决定。" 增加 为"保密"中航推敲增车 中航工业团体宣扬部门负责人昨日表示,在2003年,中航工业进行了车改,仅保存少量公务用车。2012年,依照国资委的规定,团体对公务车作了进一步规范。但在制度实行进程中,由于公务车太少,一些单位也出现了使用出租车等社会交通工具携带国家秘密,造成泄密事件产生。为此,中航工业团体也在评估有关车改政策,推敲适当增加特殊公务用车,以保证国家秘密安全。 那些年的规定 2007年实行的《关于规范中央企业负责人职务消费的指导意见》要求企业负责人公然包括公务用车配备在内的职务消费。 200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触及用车方面,《规定》指出:"企业在产生非政策性亏损或拖欠职工工资期间,不得购买或更换小汽车。" 2011年,新华社的报道显示,公车治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人在答疑时表示,对国有白癜风遗传企业用车配备管理,重点是严格落实《中央企业负责人公务用车管理暂行规定》。 2012年2月,财政部等4部委下发《国有企业负责人职务消费行为监督管理暂行办法》,要求不得"超标准购买公务车辆。" 2012年11月,财政部等3部委下发《中央金融企业负责人职务消费管理暂行办法》,要求严格执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 2013年1月,国资委制定《8项规定》的24条落实措施,提出要严格执行车辆配备等有关工作和生活待遇的规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