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它阎良甜瓜
而今一片落谁手,管取甜时彻蒂甜。
主要性状
阎良甜瓜成熟期早、外形美观。
腔小肉厚、果肉细腻、汁多瓤沙、脆甜爽口。
皮厚耐贮运、货架期长。
阎良甜瓜不但口感好,而且上市期也非常早。
温室甜瓜一般春节前后便逐渐上市,有“早春第一果”的美誉。
普通大棚甜瓜4月中旬大规模上市。
种植地区
(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
西安市阎良区位于古城西安东北部,距市中心50公里,总面积平方公里。
东与渭南市临渭区接壤、北依荆山塬与渭南市富平县紧邻、南以清河为界与西安市临潼区相望。
阎良区境气温北低南高,东西差异不大。
属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大陆季风气候。
年均气温13.6度,降水量.5毫米,日照.8小时。
全年无霜期天,四季分明,气候温和。
春夏季节,光照充足,温差鲜明,非常适合甜瓜生产。
产地历史渊源
(插入历史小课堂,那好笔记本喔)
春秋时,晋在境内设栎邑。
秦献公二年(前),秦修筑栎阳城(今武屯乡境内),自雍(今凤翔县)迁国都于栎阳。
秦孝公十二年(前年),由栎阳迁都咸阳。
汉王刘邦元年(前年),项羽三分关中,封司马欣为塞王,是为三秦,塞王领设都城于栎阳。
汉高帝五年(前年),刘邦暂立国都于栎阳,七年(前年)迁都于长安。
秦献公十一年(前年),设立栎阳县,县随都名,为境内最早的县级建置。
汉高帝十年(前年),刘邦葬父于栎阳北塬(今荆山塬),称其陵为万年陵。
新莽之年(9年),改栎阳县为师亭县,更始元年(23年),又恢复原名,县治和辖地未变。
东汉建武元年(25年),撤销栎阳县,辖地划归万年县,隶属左冯翊。
三国魏黄初元年(年),万年县改属京兆郡,县治、辖地依旧。
北魏景明元年(年),分万年县北部置广阳县(今栎阳镇)。
隋仁寿元年(年),因避太子杨广名讳,改广阳县为万年县,辖地依旧,隶属京兆郡。
贞观八年(年),撤粟邑县,并入栎阳县。唐武德年间,栎阳县、平陵县、粟邑县均属雍州,
武则天天授二年(年)改属鸿州。
五代、宋、金各代,栎阳县隶属京兆府。
蒙古至元四年(年),今阎良区辖地随栎阳县并入临潼县。
此后,历经元、明、清、民国时期,到建国后至年8月建区前,今阎良区辖地均属临潼县。
2年4月24日,陕西省革命委员会批准,东红区复名阎良区。
溯源种族
自古以来,甜瓜作为香甜爽口的鲜食类水果,颇受众人喜爱。
据史料记载,“江南第一才子”唐伯虎年幼时,其父亲喜欢用炒豆和甜瓜招待客人,。
客人云:“炒豆捻开,抛下一双金龟甲”。
唐伯虎接:“甜瓜切破,分成两片玉玻璃”。
此对不但工整,而且使甜瓜的可人、诱人之状跃然纸上。
由此,甜瓜作为颇受人们喜爱的瓜果之一,在明代便留下了佳联。
阎良甜瓜种植已有较长历史。
据《阎良区志》记载:
自20世纪50年代,阎良区关山镇、武屯镇一带就有零星种植甜瓜,种植面积在亩左右,品种有“白兔娃”、“六楞脆”。
20世纪60—70年代公社化时期,生产队经济收入主要依靠种植西瓜和甜瓜,种植规模有所发展,品种有“羊角蜜”、“”等。
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农业责任制的实行,商品经济的发展,阎良甜瓜种植面积迅速扩大。
至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棉瓜套”技术的广泛推广应用,阎良甜瓜种植面积已发展到2万余亩,主栽品种为“北京梨”。
年,经西农大专家教授推荐,市级农民技师宋锦科从甘肃引进新品种“早蜜一号”、“早蜜二号”厚皮甜瓜新品种,并在阎良区试种成功。
由于该品种早熟、品质优、口感好、外形美观、商品性好、皮厚耐贮运而受到市场和广大群众的欢迎。
此后,在阎良区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引导下,阎良甜瓜种植规模不断扩大,种植效益连年攀升。
甜瓜,是春夏解馋的上好果品。
有意思地是,尽管甜瓜的栽培历史已有数千年,然而其驯化历史一直存在争议。栽培甜瓜被划分为厚皮甜瓜和薄皮甜瓜两个亚种,但是二者的驯化和分化的遗传基础尚不明确。
但阎良区适宜种瓜,与引入此种甜瓜绝不是偶然。从李时珍起已有甜瓜相关中药材解释,再加上“清明前后,种瓜点豆”等谚语,可说明自古瓜便得到国人喜爱。
通过上面历史小课堂,得知阎良区曾任秦汉前都。
让我们幻想,若是平行时空同时存在,咱们抱着甜瓜开心追剧的同时,刘邦、秦孝公他们,是不是也在和我们吃着一样的瓜呢?
是它清香甜美的味道让我们暂时忘记生活的烦恼,它的香甜,滋润的不仅是嘴巴,而是会变成流入心里的东西,来安抚我们繁忙的生活。
感谢农民伯伯的种植,让我们拥有如此香甜的果品。
阎良甜瓜,值得拥有。
扫描下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