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甜瓜为什么这么甜这群科学家给出了答

  2020治疗白癜风最好的药 https://m-mip.39.net/nk/mipso_4769966.html
西瓜、甜瓜,为什么这么甜?科学家给您带来最全面的诠释。年底,《自然—遗传学》期刊在线发表了两项由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徐永阳研究员研究团队和刘文革研究员研究团队为第一单位完成的“甜瓜变异组图谱揭示甜瓜多次驯化事件及影响农艺性状的位点”和“大规模基因组重测序揭示了西瓜果实品质与抗性的选择驯化历程”的成果。上述成果的发表将进一步强化我国在瓜类作物基因组学与分子育种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接下来跟随小编的脚步一起来看看这两项成果吧!1

团队组成

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拥有全国最大的西瓜甜瓜科研团队——瓜类种质改良研究中心,有60余人从事西瓜甜瓜种质资源、遗传育种、病虫害防控、贮藏加工、果品安全与检测、信息交流等工作,现有国家西瓜甜瓜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4人。长期从事西瓜甜瓜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鉴定评价、创新利用等基础性工作。该中心国家西瓜甜瓜种质资源中期库现收集保存西瓜甜瓜种质资源余份。该团队联合20个国内外科研机构组成联合攻关团队2

他们做了什么?

赵光伟以第一作者的甜瓜研究团队历时5年构建了世界第一个甜瓜全基因组变异图谱,首次系统阐释了甜瓜的复杂驯化历史及重要农艺性状形成的遗传基础。分析了千余份国家西甜瓜中期库保存的资源,共鉴定了余万个SNP位点。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等手段,定位了余个与甜瓜苦味、酸味、果实大小、果肉颜色等性状相关的候选基因和位点。赵胜杰为共同第一作者的西瓜研究团队首先采用单分子测序、光学图谱与Hi-C三维基因组联合分析,完成了高质量的西瓜基因组序列图谱。继而,对多份国家西甜瓜中期库保存的种质资源进行基因组变异分析,共鉴定近0万个SNP。鉴定获得了与果实含糖量、瓤色、形状等性状关联的43个信号位点,提供了关键候选基因。明确了西瓜7个种之间的进化关系,发现野生黏籽西瓜是距现代栽培西瓜亲缘关系最近的种群,也发现了利用野生西瓜进行抗性改良的基因组痕迹。2项研究分别构建了甜瓜和西瓜的全基因组变异图谱,揭示了两种水果的驯化历史及果实品质的遗传分子机制。为西甜瓜种质资源研究提供新的理论框架和组学数据,也为西甜瓜分子育种提供了大量的基因资源和选择工具,具有重要科学价值和实践意义。3

西瓜甜瓜为什么这么甜?

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该中心甜瓜研究团队发现甜瓜可能发生过三次独立的驯化事件,其中一次发生在非洲地区,另外两次发生在亚洲地区并分别产生了厚皮甜瓜和薄皮甜瓜2个栽培亚种。三次独立驯化“异曲同工”,都导致野生甜瓜失去了苦味和酸味并获得了甜味。同时西瓜研究团队通过鉴定获得了与果实含糖量、瓤色、形状等性状关联的43个信号位点,提供了关键候选基因,也解密了西瓜甜蜜多样的基因。04

为什么能取得这样的成绩?

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瓜类种质改良研究中心从年开始从事西瓜甜瓜种质资源、遗传育种等基础工作,一直处于全国西瓜甜瓜科研前沿。该中心有近个西瓜甜瓜品种通过品种审定、鉴定、登记。年均推广面积超过万亩。制定了10余项西瓜甜瓜国家、行业或地方标准,在西瓜甜瓜研究方面先后获国家、部省级奖励近20项。曾育出的郑杂5号是我国早熟品种中推广面积最大的杂种一代西瓜品种。育成的郑抗1号、郑抗2号、蜜枚无籽1号、黑蜜2号、黑蜜5号、中甜1号等品种长期占据全国西瓜播种面积的60%左右。21世纪以来,育成各种特色的西瓜甜瓜新品种,郑抗系列、郑抗无籽系列、众天系列、中甜系列等,成为我国许多地区的主栽品种。先后多次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国家、国家科技支撑等项目。在西瓜甜瓜新品种选育、砧木品种选育与嫁接栽培技术研究、西瓜甜瓜功能性成分积累及调控机制研究、多倍体西瓜抗逆机制研究、西瓜甜瓜病毒病害研究、转基因抗病毒、基因工程疫苗创制和健康种子检测等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05

此次收获感悟

这次2篇文章在《自然—遗传学》期刊的刊登是国际权威科技期刊对该团队几代人努力的肯定与认可,再一次体现了科研资源力量需要厚积薄发,不可急于求成;在分子层面和应用研究方面均需投入足够资源,辛勤耕耘,方可在业界出彩。订阅-

该期组约多位国内著名西瓜甜瓜专家,回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暨全国西瓜甜瓜科研生产协作活动60周年来西瓜甜瓜产业、科研、栽培及植保方面的文章,并以编译长中文摘要的形式刊出近10年来我国西瓜甜瓜科技工作者在SCI发表的论文,以便参考借鉴。

从今天起

关心瓜果和蔬菜

长按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mhscone.com/xgzz/7564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