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味道乡土诗意地道美味河套20

 

“黄河北,阴山南,八百里河套米粮川,渠道交错密如网,阡陌纵横似江南。”一首长长绵绵的爬山调,让浩荡黄河“几”字湾顶端的河套平原,浸润出温情的味道。巴彦淖尔作为河套文化的发祥地,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大漠鲜亮的阳光,塞外开阔的暖风,黄河贯穿而行的水流,天人滋养出的肥沃土地,让内蒙古味道遇见河套美食那浓浓的乡土诗意……

8月8日,年内蒙古花季旅游?河套向日葵旅游文化节在巴彦淖尔盛大开幕,同时,内蒙古味道也走进开幕式现场,将巴彦淖尔最独特的20道风味:河套四金果、河套四小吃、河套硬四盘、河套四锅烩、河套四碗面,呈现在观众面前,并且免费供游人品尝。赏葵花、品美食,一起走进巴彦淖尔,感受河套文化带给这片土地的文化积淀,回味河套美食带给我们独一无二的味道。

河套20风味

河套四金果

金色,河套腹地的田园底色。丰收季节,慢行河套平原,在深切感受一幅幅优美恬静的农耕景象中,你会发现,明媚的阳光下,河套金果那黄金般的闪亮。置身于漫野的累累硕果里,你会邂逅那清甜的田园味道。

1

灯笼红香瓜

熟透的灯笼红,掰开內瓤,你会发现那一层金黄晕染出的沙甜,让灯笼红香瓜酷似灯笼的外形又有了灯蕊闪耀的意境。老百姓家喻户晓的灯笼红也似乎更加传神的勾勒出河套人的审美情趣。灯笼红香瓜,果皮灰绿,果肉绿中泛黄,皮薄肉绵、清香怡甜,是河套地区独特的香瓜品种。灯笼红香瓜以五原产地最佳,五原灯笼红香瓜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五原县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降雨量少而集中的气候特点,使土壤含钾量高,对糖和淀粉的积累非常有利。好地有好果,灯笼红香瓜从此有了好故事,“家里藏不住的香瓜”让我们想起小时候闻味寻瓜的囧趣。瓜果飘香的季节里,吃一个新摘的灯笼红香瓜,那是最得意最幸福的味道。

2

华莱士

耀眼金黄的华莱士,收获了“天下第一瓜”的美誉。正宗的华莱士外型溜圆,色泽金黄,多种香味浑然一体,食之满口留香,可谓甜在心间。华莱士以磴口产为最好,“磴口七月好风光,蜜瓜成熟十里香”。磴口得天独厚的沙土、光照、温差等自然条件,让华莱士的果香溢满四方。阳光普照的日子里,切一颗华莱士,那是炎日里最甜蜜最芳香的味道。

3

黄柿子

巴彦淖尔五原县有着的悠久历史和积淀深厚的文化,这里土地肥沃、气候宜人、水渠纵横的地理和自然环境造就了河套地域特色农产品——五原黄柿子。金黄饱满的黄柿子,个大肉厚、含水量少、沙爽可口、亦果亦蔬,特别适合生吃,再加点蜂蜜,河套金果的酸甜,让平凡的它绽放出优雅的味道。年五原黄柿子被列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平凡岁月的光阴里,吃一口沙爽的黄柿子,那是最纯真最自然的味道。

4

河套蜜瓜

果肉金黄厚实的河套蜜瓜,以无法抗拒的颜值与实力,毫无悬念的摘得“瓜中仙品”之美名。巴音淖尔河套地区是典型大陆性气候区,河套蜜瓜的生长期内,气候炎热、干旱、少雨,热量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这种气候条件下生长的河套蜜瓜,甜之如蜜,口感极佳。河套蜜瓜,或椭圆或圆形,皮厚肉脆,易于保存,河套人亲切的称它为“金蛋蛋”。朋友家人欢聚的时光里,共同分享一颗“金蛋蛋”,那是最舒服最殷实的味道。

河套四小吃

“捧一抹夕阳染田园,留一份记忆慰乡愁”。年年岁岁的光阴交错里,世世代代的乡亲故里,念念不忘的还是那吃一口过瘾,再一碗不够的家乡味道。

1

河套面筋

河套面筋,民间又叫酿(rang)皮,是用河套雪花粉经过多道工序精制而成。尽管它发源于青海,并广泛分布于大西北,在陕西也有类似的凉皮和凉粉。可巴彦淖尔人制作的面筋,原料精良,调味品考究,工艺精致,所以最负盛名。河套面筋,韧性劲道,不粘不连,嫩白细腻,入口爽滑有嚼劲,调料更是丰富多样。盐水、酱油、醋、调料汤、辣油、葱花油、香油、炸辣椒、蒜泥、黄瓜丝等多种食材再配上独特的河套烂腌菜,油而不腻、凉而不冰、软而不绵、韧而不硬,吃起来即过瘾又解馋。夏天吃面筋,打凉泻火、消热解暑;冬天吃面筋,下酒驱寒,解忧解馋。

2

炒酸粥

酸粥是以黄米和糯米为主料,经发酵和熬煮做成的西北传统风味美食,酸软可口、光滑溜润,消暑消食。河套话:“酸粥吃两碗,消食不用保和丸”。炒酸粥,是憨厚的河套人在传统饮食方法上的智慧创造。熬好的酸粥盛出,另起锅,放入胡油,倒入葱花、辣面、河套特色红腌菜、熟胡麻籽,热油炒香后倒入酸粥翻炒,淋扎蒙油盛入盘中,便成为酸香咸辣,味道特殊,回味悠长的炒酸粥。作为地方美食,炒酸粥融入了河套人善于接纳,热爱生活的民风民俗。

3

肉焙子

移民迁徙的历史,让陕西的肉夹馍,变成了巴彦淖尔杭后的肉焙子。大大方方的河套人,把每一个肉焙子里夹满了肉,让你体会着肉比面多的实实在在。卤过的肉有肥有瘦,肥的不腻,瘦的不柴,吃上一口满口肉香。杭后肉焙子的精华在于老汤炖煮的卤肉,店铺里,大锅中小火慢炖着大块大块的猪肉,饼铛里烙着一个个胖乎乎的白面焙子,焙子烙好,切开一侧口装上满满的肥瘦相间的肉碎,淋上一点浓香的卤汤,一个壮实威武的肉焙子热乎乎的呈现在你的面前,再配一碗店里的粉汤,一个精神饱满的早晨开始了。

4

糖麻叶

甜蜜的生活造就了河套人对糖麻叶的钟爱。这款独具特色的面点小吃,味与型蕴含了河套人淳朴中的浪漫。有人说:这甜甜的果子是树叶的样子;还有人说:这蜜蜜的麻叶是鸿雁的飞翅。无论你怎样猜它的样子,甜而不腻的纯正味道,让糖麻叶颇有难度的制作技艺在传承里有了如百姓生活般的样子。正宗河套面粉做出来的糖麻叶不仅看起来诱人,吃起来更是香甜焦软让人难忘。巴彦淖尔的糖麻叶这别样的香甜来自当地盛产的胡麻油和油炸后那淋洒一层的甜蜜糖稀。熬出来深红色的糖稀裹满了糖麻叶的外皮,看起来红里透亮,买一个,迫不急待咬一口,瞬间甜美的满足感荡漾在口中心里。

河套硬四盘

憨厚朴实的河套人,他们擅长用时间表达心意。在慢蒸的过程里,经久流传的四色压桌菜,让炕头上的乡村风味成为河套美食中不能不说的特别味道……

1

红扒丸子

小巧的红扒丸子,道出了河套人豪迈中的精致;细腻的工艺,成就了河套硬四盘中那份柔软的情意。红扒丸子色泽金黄、鲜香糯嫩。猪肉馅加调料面、鸡蛋、温淀粉、高汤拌匀,拌好的肉馅用手挤成小丸子下锅油炸,待丸子炸熟呈金黄色捞出,放入敞口的碗内,加调料,再上笼蒸熟蒸烂,最后还要将碗里的原汤控勺内,烧开后调味用湿淀粉勾米汤芡浇在蒸好的丸子上才算完成。对河套人来说,这份精致是好日子里的惬意味道。

2

扒肉条

大线条的扒肉条,让红白相间的五花肉有了最完美的颜值。慢蒸的节奏中,成就了河套扒肉条入口即化的绵香味道。河套扒肉条色泽红亮、肉质软烂、肥而不腻、软滑适口。把带皮五花猪肉放入清水锅内煮至八成熟捞出,晾凉后,猪皮朝下放入九成热的油中,炸至红黄色捞出,再次晾凉。把烧好的猪肉切成0.5厘米厚、8-10厘米长的肉条,皮朝下码在碗内,放入调料,上笼蒸熟蒸软。蒸好后再将肉条扣入碗内,原汤加湿淀粉勾芡,浇在蒸好的扒肉条上即成。对河套人来说,这种等待是好时光里最解馋的味道。

3

清蒸羊肉

半农半牧的地域,让羊肉成为招待客人必不可少的主菜。清蒸羊肉,肉质鲜嫩、汤汁清亮、清香软烂。去骨羊肉经煮、切、加调料蒸熟蒸透后即成极品美味。对河套人来说,这份鲜香是年席上最特别的味道。

4

酥鸡

自由生长的河套笨鸡,基因里带着与众不同的味道。金黄色的酥鸡,外酥里嫩、香气扑鼻。取鸡肉经入味、挂糊后下锅炸呈金黄色,再将酥好的鸡块装碗内,放入调料、高汤,上笼蒸熟蒸软,扣入碗内原汤调味,把调好的汤汁浇在蒸好的鸡块上即成一道人间美味。对河套人来说,这样的做法是最地道的河套味道。

河套四锅香

以大锅为器,河套人最拿手的烩、炖技艺洋溢出富饶之乡的洒脱与奔放。一把柴火,一口大锅,喷香的底油,河套人可以把任何食材放入锅里融汇出醇香的美味。特别是小雪时节,新鲜的农家猪肉在油锅里爆香调味时,每家每户飘散出的香气,弥漫着独特的乡土人情。喜欢慢生活的河套人,不经意间让你沉浸在平凡岁月里对乡情的牵挂味道。

1

猪肉烩酸菜

酸味是河套人难以割舍的喜好,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定是做法简单的猪肉烩酸菜。无论是远走他乡还是守家在地的河套人,几乎每个人都会习惯性的“好这口”。每年小雪过后,辛苦一年的农民家家户户都要邀请四邻好友一起动手宰猪,将猪毛煺净以后取肥瘦相间的带皮猪肉配以自家腌制的酸白菜再加些土豆,多油炒烩而成。地道的河套烩酸菜看起来不起眼,吃起来筷子停不下。那酸酸香香的味道,肥而不腻的口感,无论是泡米饭还是就馒头,都是上好的家常菜。一锅酸酸香香的猪肉烩酸菜,便是河套人无法忘却的家乡味道。

2

肉勾鸡

“猪鸡混咬”的别样滋味,让肉勾鸡成为河套地区的特色菜。主料肥猪肉和鸡肉,肥厚的猪肉弥补了鸡肉较瘦的缺点,这样的绝配,使鸡肉松软猪肉肥而不腻,如果再配上土豆、贴上和好的发面饼,经过慢火炖焖,一锅色泽红亮,浓郁鲜咸,肉香饼筋,肉、菜、饼、合一的风味菜让你尽情体验味蕾兴奋的幸福时光。一锅香味四溢的肉勾鸡,便是河套人待客必备的乡亲味道。

3

黄河鱼炖豆腐

黄河是华夏民族的母亲河,黄河鱼是母亲河的天然馈赠。黄河流经河套,河道开始放宽,河床宽而浅,含沙量少,透明度高,水中富含鱼类生长所需的各种营养盐类,加上河套传统的烹饪方法,让跳过龙门山的黄河鱼醉在河套。黄河鱼炖豆腐,鱼肉鲜嫩,豆腐软滑,汁味鲜香,可谓是河套平原上的头牌美味。一锅鲜鲜美美的黄河鱼炖豆腐,便是河套人引以自豪的黄河味道。

4

羊肉熬茄子

“羊肉熬茄子,香死个王蔫子”一句地地道道的河套俗语,赋予了羊肉熬茄子无尽的想象和回味。黄河、草原、农耕在河套文化中交融,形成河套多元的饮食文化,羊肉熬茄子便是草原与农耕文化融合中熬出的一道河套美味。洗净的羊肉,大块的茄子,煸炒后加入高汤,放料、翻匀,盖上锅盖,熬到肉烂茄软,汤汁收起。刚出锅的羊肉熬茄子,色泽清亮,鲜咸味浓,羊肉与茄子的特别搭配,让河套人一句俗语流传祖祖辈辈。一锅“羊味十足”的羊肉熬茄子,便是河套人冬日里最温暖的特别味道。

河套四碗面

多万亩的肥沃麦田,让河套硬小麦成为实力和颜值兼具的优雅物种。一碗面,道得出麦子的醇香和迁徙人融合的美好;一碗面,道不完最想念的家和妈妈的味道。

1

河套焖面

对于焖面,很多人并不陌生,这种特色传统面食在北方人心中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是存在于无数河套家庭中不可或缺的美食记忆。河套焖面油多肉大味重耐饥。吃焖面的时候,人的饭量总会上涨一到两碗。焖面的做法是在烩菜的基础上,把切短偏硬的手擀面条覆在土豆和肉上,半焖半煮,水干面熟,把肉菜面调拌在一起,即可大口享用了。焖面的感觉就像家人一样,深厚而不张扬,永远是吃不腻的那道美味。河套焖面也是陕西、山西等多地口味的焖面融合后形成的独特味道,正宗铁锅焖面,必须要用农家的大铁锅才能做出正宗的味道。焖面没有名贵的配菜、佐料,简简单单的食材就能够制作出不简单的美食来。一碗亲切的河套焖面,总能带给我们家的舒服和温馨的味道。

2

盐水拉面

小麦是河套地区播种最广泛的农作物之一,麦浪,也是农田里最有诗意的风景,小麦带给北方人的喜悦和满足是任何粮食作物所不能比拟的。河套小麦因为它的高品质历来被人称道,河套雪花粉,就是最好面粉的代名词,是制作各种面食上好的食材。在种类众多的面食中,河套盐水拉面,最能代表河套小麦的优异特质。制作拉面的第一道工序就是和面,和面需要用凉水加少量的食盐揉和。加了盐的水可以增加水的渗透压,有利于面粉的延展。和好的面团,放到面案上,用面盆盖好,这个过程叫醒面,醒面的作用就是让面粉再一次回味小麦灌浆时痛饮黄河水的畅快淋漓。醒好的面团在面案上擀开,就可以拉面了。当一根根面条跃入翻滚的开水锅中的时候,一块普通的面团,就完成了一次华丽的转身,一道河套盐水拉面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美食。一碗拉面,当然需要一锅上好的汤料来匹配,麦香与肉香散发着沁人肺腑的浓香,让人馋涎欲滴。一碗河套盐水拉面,带给了河套人念念不忘的乡情的味道。

3

羊肉醒揪面

羊肉醒揪面,是西北地区的特色面食。河套地区的羊肉醒揪面最富特色的是选用乌拉特草原的新鲜羊肉,用河套雪花粉制作面片,在调好味的煮沸汤锅里,羊肉与面片一同翻滚,出锅时,汤鲜味浓,面滑筋道,羊肉汤面因为省时方便让河套人解馋解乏。一碗羊肉醒揪面,让辛苦一天的河套人,在温暖鲜香中品味着酣畅的味道。

4

家常臊子面

来到巴彦淖尔,独特的面食是必须品尝的美味。一年耕耘、一季好粮,成就一碗好面!家常臊子面便是河套人最亲近,口感最丰富的家的味道。河套雪花面粉加入清水和成面团,手工擀成大薄片,切成细面条,沸水煮熟面条捞出,放入碗内,浇上五颜六色,咸、香、辣、酸的臊子,吃一碗不够再一碗填满。一碗平常人的臊子面,是河套人酒足饭饱后再来一碗的家的味道。

寻味巴彦淖尔,品尝地道美味,内蒙古味道---河套20风味等着你,快来品尝吧!

责任编辑:海日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mhscone.com/xgpy/7655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