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属于夏季湘西的美食乡愁
那些属于夏季湘西的美食乡愁
在交通不发达,也没有反季农作物和转基因食品,人们更吃不到洋气的舶来食品和外地食品的时代,湘西人的味蕾,是一定要等到芒种以后才会渐次丰富的,这样的丰富,是劳动人民勤劳耕作的结果,也是大自然节气的应景和水到渠成的馈赠。因着这份丰富,湘西人吃东西有自己的吃法讲究。也因着这样一种丰富,美食,季节与乡愁的组合,就已是漂泊在外的湘西人刻入记忆中的无法割舍了。那是一愣神一恍惚就会泛滥的如影相随,关于家乡当季美食的扎根于心的念想,温暖着漂泊的心,鼓励着找寻的眼,照亮着返乡的路。
香瓜是芒种以后湘西那边一时可以塞断街的水果。尽管香瓜并非湘西独有,但是,不知道是不是山区的地理条件更有利于的香瓜养成,或是我的家乡情结作怪,吃过很多地方的香瓜,但甜度、香度、肉质的脆度和密实度以及香瓜皮的细腻度,都无法跟湘西的香瓜比肩。吃湘西香瓜是有讲究的,这种讲究的精髓在于不能动刀子。不能动刀子,那就意味着必须连皮带瓤的吃。不能动刀子,就意味着拿着香瓜洗净后,就得整个抱着啃。香瓜实在大了啃不下怎么办?用拳头砸碎。看似野蛮的吃法,有田间地头丰收的喜悦和迫不及待,更有对食材原生美味的尊重。如果你也是一枚愿意追求食物本味的吃货,你可以去试试湘西的这种野蛮香瓜吃法。
跟香瓜一起上市的,还有李子。我小时候吃得较多的李子品种有黄瓜李和胭脂李。我不知黄瓜李的得名是因为跟黄瓜同时上市而得名还是因为颜色黄,吃起来脆感如黄瓜而得名,总的来说黄瓜李青中带黄,甜中带酸,吃起来脆劲十足。胭脂李红如胭脂,果肉绵软,口感甜酸。我小时候是喜欢吃黄瓜李的,只要上市,就会第一时间买来,一口气吃个1-2斤。一般的情况下,2斤下肚后,止馋了,但牙也倒了,再吃任何东西,都是酸爽的感觉,这种感觉留在我的记忆里直到今天,使得我对基因改良的或是打了甜蜜素的齁甜齁甜的所有水果都不爱吃,独爱那种带着微微的天生酸感的原生土水果,李子如此,桃子,橙子都如此!
芒种以后大量上市的小菜使湘西人的餐桌有了更加丰富的色彩和选择。尽管小菜的品种与别的地方同步,但因为曾经的绵延大山出行不便,也因为曾经的穷,菜的吃法就有了与山外的差异。这种差异是遵循菜的本色,没有调料也可以原香鲜无比的差异,也是较劲脑汁,不浪费一丝一毫的精心烹制,这种吃法,传承至今。
长豆角是最普通的小菜了。但湘西人对长豆角的吃法,是深入到骨髓的珍惜。湘西的豆角种子本就与众不同的。豆角种下去长出来,少年的时候是青色的,长成年了,就变成了白色。湘西人对青色的未成年豆角,当然也会有人切碎了放新辣椒炒着吃,但是那样不下饭,于湘西人看来是浪费,因此,更多的是拿来做夏季速成酸豆角,这样的酸豆角极端清爽下饭,炒一点点,就可以解决一家人的下饭问题了。只有豆角长成白色了,看上去老了,才会摘了先炒,再放水煮着吃。火的韧劲将老态豆角的经络煮得十分软烂以后,豆荚的原生香甜,豆子的鲜香粉嫩就齿颊留香了,这香是漂泊的湘西人无法割舍的家乡记忆啊!曾经,在长沙夏季的大小菜市场,我带着一种执念辗转着去找白色的老长豆角,找不到白色的,就专买老豆角也要煮着吃,那份记忆中的美食留念带来的馋,使得我已经忽略了卖豆角的人的诧异目光了!
湘西人吃酸豆角,也是外人无法比拟的!当大部分地方将酸豆角定位于泡豆角时,湘西人的酸豆角已经有新鲜酸豆角、半干豆角、全干豆角的做法和味觉差异了。湘西人的酸豆角,一概是要切碎了入容器的。新鲜酸豆角是用当季的青色的嫩豆角切碎做成,做此种酸豆角,豆荚一定是要嫩的并有脆度,而且多用小容器做。由于夏天天气炎热,一般常温下2-3天豆角就变酸变色可吃了,一般家庭都会用玻璃瓶顿做顿吃。在那个物资不是很丰富,人们也没有财力天天吃肉的年代,这样的酸豆角是夏季家家餐桌上的全能CP,炒一个酸豆角,搭档任何一种夏季蔬菜,全家人的一顿饭就很开心很省事却也很美味的解决了。如果要将多产的豆角储存较长的时间,湘西人的酸豆角做法又会不同。做长时间储存的豆角,豆荚可以稍微老一点,但不能老成白色,同样也是要切碎,但是豆角会要晒成半干,半干的豆角还要放盐后才能入坛。此时做酸豆角的容器都是大坛子,而且一般都会采用扑水坛子,在坛子内发酵的时间也会要长一些,常温下一般都会要半个月以后才会开坛,但这种做法的酸豆角跟新鲜的酸豆角比,除了相同的酸味,更多了一种酱香,因此,对人嗅觉和味蕾的同步开启更劲爆,也更下饭。这种半干的酸豆角,是可以吃到冬季的!至于全干的酸豆角,做法跟半干的类似,但晒干的程度高,坛子里发酵的时间更长,但保存和可以享用的时间能延迟到第二年新豆角上市。
?
毛豆也是夏季的时令菜,但湘西人的卖法与吃法与大城市都不一样。大城市的人卖毛豆论斤称豆荚,湘西人卖毛豆,连枝干叶子一起论把卖。论把卖的毛豆不好剥,时不时的会有遗漏。小时候喜欢吃毛豆,但剥毛豆就是很痛苦的事了。在湘西,吃毛豆,一般就是放当季的新辣子素炒着吃,一般不会放肉。植物蛋白本身就有的鲜味使毛豆自带美味光环,肉的鲜美似乎与豆的鲜美并不能相互补充,倒是新辣椒的清香与新毛豆的鲜美搭配,那种相得益彰的香味和美味真是无以言表。在曾经的湘西农家,盛夏吃毛豆,是有着吃肉的奢侈的,因为毛豆没有专门的地去种,大家都把它种在稻田边的田埂上,产量不大。毛豆长老了晒干了收成为黄豆,黄豆是农家春节做新鲜豆腐、腊豆腐的原材料,所以家家户户都不舍得时刻将它做菜吃的。我17岁来到长沙求学后,看到长沙人将毛豆连着毛茸茸的豆荚煮着吃,确实有惊掉下巴的孤陋寡闻,毛豆炒肉,也是到长沙后慢慢接受的。但是,现在,只要是在自己家里做饭,我一定是按湘西做法去做新辣子素炒毛豆,尽管此毛豆的口感已非彼毛豆了,但能够在形式上找寻到一些家乡美味的当年记忆,那也是能够慰藉自己的!
湘西人夏天常吃的干鱼,那也是一道刻进记忆里无法忘怀的美味!湘西多山多水,山上流下的水流汇聚成溪,遍布田间地头,成了鱼类嬉戏的天堂。小溪里的鱼不是投放的鱼苗,是自然生成的,灵活多动,肉质鲜嫩。一般都等不到鱼长得很大,就会被捞上来拾掇干净,腌上盐晒得很干以后,就成了餐桌上待食的美味。所有的湘西人吃干鱼,做法基本一致,那就是将当年新出的新辣椒,新蒜子,老姜均切得很碎,用菜油去炒。干鱼自带的腥鲜味搭配姜蒜和新辣椒的鲜辣味,使干鱼更香,佐料更鲜,那个味道,是不可磨灭的。来到长沙后,我一直只能吃到火焙干鱼,而且多是蒸着吃的,尽管味道也很好,但与记忆中的家乡味道,差别大了去了。
在我的老家,夏季还有一道当季蔬菜的最佳cp~青菜酸。青菜酸是用带苦味的青菜叶做的,制作的工艺与全干的酸豆角类似,青菜叶洗净晒干切碎入坛发酵。青菜酸是可以一年四季吃到的酸菜,但青菜酸佐以当季青椒所带来的鲜香,要比冬天放干红椒的口感要好很多,所能勾起的食欲要旺盛很多。近几年来,我经常在夏季一个闲暇而又不经意的时刻会突然想到我曾经一到暑假就会居住过的姑家木板屋和木板屋的的灶台,那个灶台上,就摆着一碗青菜酸,还有一碗煮老南瓜!
如今,我已人到中年,家乡终成了只存于梦中的那一抹鲜亮!在吃的方面,我已经学会了吃学会了做很多以前没有见过和吃过的菜了,但是,最刻骨铭心的,还是儿时夏天的那个餐桌,围桌而坐的有我的父母,桌上摆着的是一碗干鱼(毛豆),再配以一碗煮长豆角或是煮老南瓜(冬瓜),还有那一季夏天的阳光灿烂和神采飞扬!
夏日的阳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